2020年04月16日 

第08版:关注

疫情下预付费风险凸现 涉案金额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

  去年7月,王女士花3000元在深圳天焱健身俱乐部办了一张年卡。今年2月,一些行业开始复工,但关闭多时的健身房却迟迟没有消息。

  “不会是老板跑路了吧?”王女士通过微信联系了私教。令她吃惊的是,教练也叫苦连天。因被拖欠工资,10多位教练已申请劳动仲裁。300多名维权消费者中,有人办了3年的卡,有人买了100节私教课。初步统计,涉及金额超过百万元。

  由于健身房负责人失联,消委会无法开展调解,只能将企业经营异常的信息推送至深圳市公共信用中心并进行公示。王女士及其他消费者正准备向法院提起诉讼。

  教育机构也是预付费消费纠纷的“重灾区”。3月16日,儿童体能培训机构“趣动旅程”突然宣布公司现金流枯竭,正通过破产重整寻求各种可能的机会。“孩子在这儿上课快两年了,没想到突然会倒,可气的是预交的钱估计讨不回来了。”家长高先生卡上还剩余126个课时,费用折合约2.7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该机构在北京地区十几家门店涉及会员4000余名,还有28万余个课时未履行完成,折合服务费约4300万元。

  “趣动旅程”近日发布公告称,将由德柏教育托管现有门店及会员服务。但截至发稿,家长们无法确认预付卡能否继续使用。

  疫情之下,多地服务机构经营受挫,资金链断裂,被迫关闭门店,导致预付费消费纠纷凸现。

  中国消费者协会不久前公布,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涉疫情消费者投诉180972件。其中,合同问题投诉量为35260件,培训服务类预付费纠纷成为投诉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