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余香出和安
“方外能诗数雪堂,贯休一瓣有余香。谁知拔尽山川秀,近日僧雏半哑羊。”对于该诗,汪启淑在书中自注:释超凡,号雪堂。能诗画,刻有集,予曾为之序。唐僧贯休,邑之太平乡人,出家和安寺,有《西岳集》二十余卷,今失传。“哑羊”为佛学术语,语出《大智度论》卷三:“譬若白羊,及至人杀,不能作声,是名哑羊僧。”指愚痴之僧,四种僧之一。哑羊,即譬喻至愚之人。
这首诗写了兰溪两个大和尚,一位是唐代的释贯休,另一位是清代的释超凡。贯休(832~913年)是兰溪建县以来最为著名的禅宗高僧,诗书画三绝,有《禅月集》《十六罗汉图》等画作及书法作品传世,在中国文学艺术史和世界佛教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而释超凡,《光绪兰溪县志》虽有简短记载,但传世著作罕见,其名头也鲜有人知。汪启淑钦慕他的为人和才学,这首诗将他与贯休并列,其实就是为他扬名立范。
释超凡(?~1722年),清康熙时兰溪人,字鐸夫,号雪堂(原籍海宁,俗姓查),善诗能书,临摹晋唐宋名帖,俱得其笔法,又善画梅。为人谦温,风雅之士皆爱敬之。住持广长庵,山门焕然一新。所著有《芝崖诗集》《雪堂语录》等。与金华丽正书院主讲东阳王崇炳(1653~1739年)、天童寺禅宗高僧伟载和旅兰徽商戴以经等人为友。
他的诗集初刊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至乾隆朝,其门人又请汪启淑作序重刊。汪启淑此诗写于《芝崖诗集》重刊之后,认为释超凡的诗尽得禅月大师贯休余韵,山川灵气尽在其中。
笔者将释超凡的诗录几首如下,诗情画意或可从中得窥一斑:
《千仭楼》
耸峭碧摩空,岿然秀一峰。
翠连巖树绿,露滴径花红。
云界千山曙,林分两寺钟。
登临俯城郭,高踞独尊雄。
(笔者注:千仭楼即元知州辛忍仁在桃花坞后山最高峰所建之山意亭,有吴师道之文和明代徐学聚之子徐与稽《千仭楼》及江伯容《登千仭楼旧址》诗为证。诗中两寺指大云寺、保安寺。)
《过大云寺喜晤法华阁主人》
过山为访旧,兰若喜新成。
竹径仍初地,莲宫易往名。
规模恢祖德,作略冠群英。
法社嗟余老,良材望砥撑。
(新构精舍落成,规模壮丽,赠以诗。)
《访戴以经别业》
城南安道宅,翠聳最高层。
径竹开新籜,園桃引瘦藤。
晚风警浴鷺,残照晒鱼罾。
幽赏未云已,悠然兴可乘。
(笔者注:戴以经为康熙时旅兰徽商,在大云山南筑有别业,曰:闲半山房。)
《散步香雪园,独坐梅花树下,听主人读书吟哦不倦,良久乃归》
瀫兰山水在城南,境隩林深日屡探。
樵径逶迤云自渡,柴门剥喙径虚函。
一亭幽趣书声午,满地残英蜨梦酣。
因恐起居聊拂石,隔窗默听胜清谈。
乡情古意与贯休一脉相承。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释超凡圆寂于兰溪广长庵(保安教院),其佛塔为其弟子韫山、又檗所筑,可惜今已无觅。
再说贯休出家的和安寺,是兰溪颇负盛名的一座古刹。它的来龙去脉有唐咸通九年(868年)曾任鄞县尉、时寓居兰溪的邵朗所作《晋太傅胡公置和安寺记》为证。此寺已毁,遗址为现在的兰溪市游埠镇寺基村。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兰溪太平乡登高里姜员外将七岁的儿子姜德隐送到和安寺,给寺里主持圆贞长老当童侍,并从长老学习《法华经》。剃度后,长老为德隐取名贯休,与贯休同岁同时出家的还有一个小和尚处默。两人读经之余,诗歌唱和,成为好友。这个贯休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诗书画三绝禅宗大和尚,处默后来也成了晚唐有名的诗僧。贯休后来在西蜀被封为禅月大师,且有《禅月集》传世。
兰溪自唐代和安寺贯休、处默后,僧人中不乏诗人,如宋代的僧可立(号雪庵),善琴书,能诗文,有《可堂集》传世;元代圣罗山石门和尚至刚,有禅行、能诗词,为一代名臣姚少广的师傅;明代有释普仁(字德隐),开庭于净慈寺,善诗文,有《山居诗》百首;又有明嵚和尚,工诗、善行楷,得贯休遗意作《法雲居印箴诗》;至清代便出了个释超凡,为保安教院(广长庵)住持,诗书画俱佳,亦为一代禅宗高僧。真是一瓣余香出和安,1300多年来兰溪方外诗坛可谓代有传人。
(施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