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病毒”高发季,家长做好预防无需恐慌
记者 徐桢瑾
近期,“鼻病毒”成了家长微信群里的高频词,部分学校也陆续报告鼻病毒感染的病例。这让很多家长惶恐,“鼻病毒”到底是什么?传染性如何?要隔离观察吗?如何预防呢?
鼻病毒(rhinovirus)是人类病毒中血清型最多的病毒,目前已经鉴定出超过120种。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最重要的病原体,将近半数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感染是由鼻病毒感染引起的。它还是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主要致病原因。
记者昨天从兰溪市疾控中心了解到,鼻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儿童。潜伏期为12小时至5天,一般48小时。该病可经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也可经鼻、喉分泌物污染的手或物品间接传播。由于鼻病毒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暴发。
人体感染后,主要临床表现为流涕、鼻塞、打喷嚏、咽部不适、咳嗽、声音嘶哑、体温不增高或略微增高,有时还会伴有肌肉酸痛、乏力、头痛、肌肉无力、食欲减退、头晕等症状。
该病症状较轻,为自限性疾病,平均病程为7天左右,尚无因该病死亡的报告。一般不会导致肺炎,但容易引起的并发症有鼻窦炎和中耳炎。
鼻病毒是可以预防的。首先,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孩子有咳嗽、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状时,需进行家庭隔离,避免在学校内大范围传播,发病后至少5天不能在学校活动。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多通风、不共用毛巾手帕、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等良好习惯。要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适当进行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此外,儿童、老年人和本身有基础性疾病等免疫低下的患者,出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家长要正确认识鼻病毒,染上鼻病毒就像感冒的一个过程,发病症状都较轻,不必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