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 

第01版:头版

专家学者共话兰溪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昨天上午,在“中国传统建筑之乡”评审会上,来自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兰溪传统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为兰溪古建筑发展出谋划策。

  “兰溪是钱塘江诗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有着深厚的人文优势,从宋元到明清,都有其各个阶段的代表作。”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洪铁城表示,兰溪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厚,特别是其中的古建筑,存量和类型都居全国首列,且保存年代久远,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资源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融通古今,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印象最深的就是走进诸葛村,没有一幢突兀的建筑,在保持村落原汁原味的同时,精心挖掘,做到旅游总体规划、景区建设、要素配套的深度融合,所以,这里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顾问张柏以诸葛村为例,就如何讲好历史故事,深挖历史价值,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展开论述。

  诸葛村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最大聚居地。村中建筑格局按“八阵图”样式布列,且保存了大量明清古民居。近年来,该村立足优势,整理古村落文献历史,发掘古村落文化内涵。村里保存完好的祠堂、老屋鲜活地呈现在游人眼前,文化内涵与建筑载体本身相得益彰,为整个古村落清幽的自然人文环境增添了浓郁的历史韵味。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先逵惊叹于兰溪的变化。他表示,近年来,兰溪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度挖掘弥足珍贵、彰显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并坚持把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在修建新建筑的同时,注重古建筑、城墙、老巷街道的保护,留住城市文化根脉和历史记忆。

  “传统建筑保护存在这样一种矛盾:老建筑需要原样保护,但由于老建筑本身的限制,很难添置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难以改善。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李先逵从重视理论建设、具化特色和价值、高水平规划、深入挖掘历史内涵、合理利用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等五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建议把传统文化与建筑语言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彰显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