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 

第01版:头版

乐善好施 惠及桑梓

姚宝煕:出走半生只想尽力回馈家乡

  记者 徐正达 余 展

  姚宝煕,1934年出生在兰溪姚村。1955年,他离开兰溪外出求学。虽然出走近半生,但姚宝煕从来没有忘记家乡兰溪,没有忘记养育过他的村庄。如今,老人已近90高龄,回报故里的热情仍没有止步。

  热心公益回馈家乡超1500万

  今年5月底,疫情形势稍缓,姚宝煕就急忙从昆明赶回兰溪。刚回兰溪一周多时间,就去了姚村三四趟,姚老说,之所以这么着急回来,是因为姚村的老房子修缮事宜,不能耽搁了。

  前几年,姚村被评为中国传统古村落,这是这个被称为城市厢房的村子的一件大事。姚老听闻这个消息,特别高兴。在老人的脑海里,姚村的十厅三祠堂还历历在目,蜜枣时节空气中甜甜的香味还念念不忘。他想尽自己所能,把古建筑慢慢都修回去。

  “因为年纪大了,其他的也干不了了,我还有一点钱,叫他们把姚村的金字招牌修修好,希望‘中国传统古村落’的牌子能够一直保持千年百年。”姚老说。

  姚老修缮古建筑,要从10多年前说起。姚村“恭洁堂”始建于明朝。十年前,村里想重建这座祠堂,姚老听说资金缺口还有500多万元。他二话不说,一人独捐400多万元。姚老每次回到这里,都能想起自己刚刚上学时的场景。在这座祠堂,他第一次用上了纸笔;在这座祠堂,他得到了启蒙;在这座祠堂,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人的暴行。

  “我7岁上学,上了一年,日本鬼子就来了,把祠堂也烧掉了。”姚老说。也正因为此,当大家提议重建祠堂时,他二话不说捐了钱。如今,祠堂基本上按他记忆中的模样重新造了起来。

  重建姚村祠堂的400多万元善款,并不是姚老第一次给家乡捐款。2004年,姚老为兰溪市老年宫建设捐款300多万元。“老年宫建了以后,我感到很开心。尤其是老年宫不断兴旺起来,这是让我最开心的。”姚老笑着说。

  之后,姚老反哺家乡的脚步一直没有停下,助学殿山初中的贫困学生,重阳节给姚村的老人送上关怀……10多年时间里,姚老先后为兰溪及姚村的公益事业捐赠累计超过1500多万元。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姚老20多岁考上了西安的石油学校,从此一直在外地工作,但他的一口乡音至今没改,满腔乡情始终不减。

  “兰溪话一直没有忘记,在家都讲兰溪话。”姚老还用兰溪话鼓励大家:只有一代更比一代强,兰溪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他也希望姚村能够把旅游搞起来,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每年,姚老都要回兰溪住上几个月,对兰溪到姚村的几条路特别熟悉。姚老很自豪地告诉记者,每次用滴滴打车,他都能指点司机走一条红绿灯最少的路。每一次回家乡,姚老都很忙碌。他说,家乡一直都有乐善好施、惠及桑梓的传统。年幼的时候,家里贫困,他的学费有好心人出,逢年过节还发肉。现在自己有能力了,最大的心愿就是家乡能发展得更好,家乡人能生活得更好。

  “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总归是要报恩的,有的恩情还不完。”姚老说,现在年纪大了,也做不了什么事了,能做的只是尽他最大的力量来回馈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