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聚外联不断丰富服务资源和服务功能
◎ 兰溪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主任 汤宝升
兰溪市供销合作总社(农合联执委会)将根据全省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现场会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兰溪“四大战略”确定的发展方向,立足供销社作为农合联执委会的角色定位,做好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应有服务。同时,以农合联为平台,积极承接农口部门相关外包服务,通过内聚外联不断丰富和壮大农合联服务资源和服务功能。
1.建立完善农合联组织体系。一是完善农合联会员管理机制。持续完善《市乡镇(街道)农合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市乡镇(街道)农合联绩效考核管理实施办法》等管理办法执行,推进会员有效管理,提升农合联运作效率和平台活力。建立农合联会员联动机制,创建会员同质行业联络群,有效推进生产技术、市场咨询、经营理念及资金互助等方面内部交流,互助互利。
二是推进农合联规范化建设。按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合作社会员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浙农合执发〔2018〕2号)文件要求,做好合作社会员规范化提升工作,并将相关信息输入农合联会员信息管理系统。
三是挖掘培养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按照兰溪市农业产业板块,在“三服务”工作中不断挖掘有潜力的农业产业,组建产业农合联,建设特色产业“一业一联”,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特色农业专业性服务体系。持续培养和服务好已成立的产业农合联,指导建成服务平台产业农合联。
2.推动服务资源向产业农合联聚合。一是培育农业龙头。充分发挥兰溪市农信担保公司作用,以及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兰溪办事处的作用,集中优势资金,积极向省农担申请融资担保,为在发展成长中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广大种养殖户注资助力,做强企业实力,增加农户收入。
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主要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围绕“兰溪杨梅”等五大地理标志产品,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农产品,积极推荐参加各级农产品展销、展会,通过网络直播等线上营销手段,进一步增加产品销量,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三是聚合服务功能。探索产业农合联平台服务模式,建设杨梅产业农合联样板,从技术生产、品质把控、物流包装、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产品深加工等杨梅生产流通各个环节,提供杨梅产业全程社会化服务。形成兰溪专业性农合联建设特色模式,切实提升兰溪农业产业区域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提升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需要,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
一是要创新产销一体化服务。探索建立“专家团队+市场团队+产业农合联+合作社”的农技、销售推广服务体制。打通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滞碍环节,围绕农产品降成本和增价值,开展产销一体化服务。比如发挥杨梅、枇杷产业农合联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农合联会员积极发展农产品收储、分拣、冷链、批发、配送、物流等一条龙服务,畅通农产品一站式产销通道。
二是探索品牌营销新渠道。依托金华市供销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根据兰溪产业特色及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甄选优质企业品牌进行培养并充实入金华区域公用品牌伞下产品,形成金华地区区域品牌伞下的县市品牌联合,即“区域品牌+成员县市品牌”,将区域品牌与联合县市品牌结合,由联合品牌推进区域品牌市场影响力。
三是要注重电商平台建设。努力拓展农村电子商务这一线上商贸主渠道,以产业农合联为联结纽带,积极与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合作,大力推动优质农产品“触电”“上网”。做好农业产业培训工作,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引导传统营销向网络营销转型升级。
4.推动现有金融服务资源融入农合联平台。一是推进农信担保服务网络建设。要发挥现有企业(兰溪市农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省农信担保办事处的机制优势,借助省农担专业性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基层农业信用担保服务网点,逐步构建全省一体、上下贯通的担保体系。争取到今年底发放农业项目担保额达到8000万元,争创优秀省农担兰溪办事处。
二是提供农合联会员授信服务。加快开展对农合联会员的信用等级评定,推进农合联合作社会员规范化提升,以实现对规范的农合联会员授信服务全覆盖。
三是增强农信公司发展实力。目前,已争取到国家农业农村部在我省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项目及配套经费100万元;正在争取省财政厅基层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服务创新试点,建立由当地政府、省农担公司、合作银行三方共担的风险分散机制,即地方政府注入风险池资金不少于200万元,省财政安排奖补资金200万元,农业信贷担保业务规模根据风险池资金规模15倍放大,极大发挥财政支农杠杆作用。
5.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一是主动融入城乡环境建设。进一步规范再生资源网点布局和运营。根据辖区内经济、人口、环境和资源等具体情况,将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专项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实现回收站点——中转站——分拣中心的合理布局。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坚决打击无照经营、违规经营的废旧物资收购点,并予以取缔。规范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
二是助力全市垃圾分类工作。加快再生资源回收交易中心主体工程建设,提升垃圾回收利用效率,主动参与全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探索可利用垃圾回收、分拣、加工、利用产业模式,挖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效益。
三是推进中心项目落地。继续招引企业实力雄厚、行业经验丰富、资金投入可靠的规模化企业,推动兰溪再生资源回收交易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