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3日 

第08版:关注

大学生信息在网上“多且不贵”

  记者调查发现,学生身份信息存在泄露风险,在网络上可轻易买到大学生的身份信息。

  经查实,北京的相关案件中,涉案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同学为某高校老师,双方签订了一份“校企合作协议”,约定选派该校大学生到公司实习,老师向公司提供学生的姓名和身份信息,但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实习工作。

  宁波的相关案件中,涉案人耿某的孩子在校期间参与统一购买火车票、组织报名普通话考试等工作,掌握了大量学生身份信息。耿某发现孩子电脑信息后,将其拷贝给另一涉案人叶某,叶某则利用这些信息为公司避税。

  北京一所高校的学生会成员告诉记者,学校在收集信息时,经常用excel表格统计,“一个大表直接发到学生群里,上面能看到之前填表人的相关信息,想获取很容易。”

  学校文印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生在打印文件时,经常会用U盘拷贝到店铺的电脑上,“他们基本不会注意文件有没有删除,身份证、护照扫描件等信息很多,很容易获取。”

  一些涉案企业表示,所用的学生身份信息都是网上购买的,“很多”“不贵”。

  记者在某网络平台搜索发现一些卖家在倒卖身份信息。记者联系到一名卖家,该卖家表示,身份证、手机号、住址等基本信息,一条几分钱到几毛钱不等,在校大学生的身份信息价格会稍微高一点。为了证明其数据可靠,他还发来一张样表,上面有10多名大学生的信息,包括姓名、出生年月、身份证号、户籍、就读院校和专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