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3日 

第11版:万象

“不幸的王忆又是幸运的”

  在王忆的世界里,文学已经成为她的拐杖。在这背后,正是家人的不放弃不抛弃,让她“得到了生命的救赎,重新燃烧的希望。”不幸的王忆又是幸运的。

  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席范小青感慨,“我们都清楚地知道她和她的家人所付出的常人难以体会的辛苦,我们都要向王忆和她的家人致敬。”

  七八个月时,当别的孩子已开始“七坐八爬”时,王忆却只能软绵绵地躺在床上无法坐稳,更别说是爬了。医院最终诊断她是“小脑偏瘫”,甚至“宣判”其“活不过十岁”。

  得知医生的一纸判断,初为父母的王凤刚夫妻霎时两眼发直愣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

  “当时就觉得五雷轰顶,但是也没有想过要放弃。”为了给女儿治疗,王凤刚夫妻俩辗转北京、上海、南京求医,前后做了三次手术,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王凤刚认为,王忆虽然脑瘫,依然要让她读书,学习一技之长。1998年,全家搬到南京求学。

  在老师的鼓励下,王忆从小坚定了写作的梦想,并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在父母的帮助下,王忆从生活到学习,从吃饭到穿衣,即便有千万次“做不到”的艰难,也依然要反复练习,直到做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就像《冬日焰火》里写的,父母教会王忆的是“就算身体残疾,也要把自己当作正常人来对待”的要求和自强不息的人生理念。

  也正是父母31年如一日的照顾,王忆才得以沉醉在文学世界里,用心书写自己轮椅上的青春。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