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江涛:五尺咨询台背后的“守门员”
通讯员 程翼飞 记者 陈志恒
“这个就是我工作的五尺咨询台,不大,也就一个平方米左右。”在兰溪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咨询台,见到市公安局治安管理中心四大队辅警黄江涛时,他正在专注地引导市民办理业务。人很多,但秩序井然。
一人值守一个五尺咨询台,黄江涛的忙碌定格在这小小的窗口里……
小小五尺咨询台 演绎服务“大舞台”
2017年5月,黄江涛加入治安管理中心四大队,因业务精通、沟通能力强,协助从事易制毒审批工作。现在,他成为了公安窗口咨询台的咨询引导员。
每天一大早,黄江涛都会提早半小时到岗,对着镜子,整理仪容,准备迎接一天的工作。作为一名引导员,他说,小小五尺咨询台,也是一个大舞台,展现的是公安形象,对前来办事的市民要做到笑脸相迎,耐心细致。
“阿姨,您要办理的业务在3号窗口”“叔叔,我来帮您取号!”对于每一个前来办事的市民,他都会及时地上前招呼、询问,并引导办理业务的市民到各相关窗口。这项简单的事,黄江涛每天重复做,平均每天站立六七个小时,引导群众三四百人次。
周一和周五是最忙碌的两天,一上午的时间,号码机就已经排出100多个号,来大厅里的人络绎不绝,黄江涛熟练地引导市民办理一件又一件的业务。一年多的时间,他已经锻炼了一双火眼金睛,只要市民拿着什么资料,就能一眼看出其需要办理什么业务,从而又快又好地引导帮助市民办理落实好每一项事宜。
“虽说都在重复同样的操作,但每天都有不一样的感觉和收获。”对于黄江涛来说,只要心系群众,引导员的工作便没有那么枯燥。
前几日,一位张先生在办理业务时丢失了身份证,恰好被黄江涛拾到。他第一时间联系了张先生,但电话一直处于关机状态。直到临下班,张先生来窗口办理医保时才发现自己身份证已丢失,便着急的开始寻找。正在一旁引导的黄江涛看到张先生后,立即上前询问核实,将身份证及时归还给了张先生,他也在当天如愿办理了医保。
“身份证丢了对群众来说是件麻烦事,咱得急群众之所急。”黄江涛说,像这样的事情遇到过很多,你觉得它很小,可对群众来说,也许就是大事。当他们带着微笑,在一声“谢谢”中满意离开时,便可以感受到为群众服务所带来的快乐。
这个“守门员”有股“冲”劲
95后,在人们眼中他们还是孩子,然而,96年出生的黄江涛当疫情来临时,却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
兰溪沈村疫情防控执勤点,作为兰溪的南大门,该卡点是进出兰溪车辆、人员最多的通道,也是一线执勤任务最繁重和复杂的。
“没有生而勇敢,只有选择勇敢。这个时候,我要去,我也应该去。”黄江涛第一时间响应号召,主动请缨,成为了首批防疫一线执勤点上最年轻的辅警。执勤前母亲担心的问他去哪儿为何都不能回家,他答道:“去抗疫!”
正月初二开始,这位“95后”男孩,戴上口罩、护目镜,24小时向险而行,一丝不苟的协助民警从事进兰车辆、人员核查工作。
一次凌晨的卡点,让黄江涛记忆深刻。当晚风雨交加,气温低至零下,路面积水严重,他忍着寒冷和被雨水浸透的鞋袜站完那一班岗后,才发现自己的脚已被雨水泡得发白开裂。第二天,他又忍着疼痛一头扎进了艰苦的执勤工作中。
26个日夜,208个小时,不管天气如何变化,他都坚守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线直至撤卡,由他协助完成的核查数据就有数万条,均实现“零差错”。因疫情期间工作突出,他被金华市公安局授予“二等治安荣誉奖章”。
卡点执勤工作结束后,黄江涛立马又回归到工作岗位上,积极投入到窗口服务中。因疫情期间服务工作所需,他又“冲”在了窗口最前面,主动要求站在办事大厅门口接待来办理业务的群众,为群众做好预约登记、咨询、测量体温等工作。
在卡点上,黄江涛是守护兰溪南大门的“守门员”;在行政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他依然是守护群众安全的“守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