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4日 

第07版:万象

零下20℃ 有种收获叫“冬捕”

  1月2日,临近农历腊月,清晨6点的查干湖天地漆黑,几十台车的车灯把冰面照得通亮,渔工们跟着“鱼把头”张文驾驶的“头车”,一路向东驶去。

  查干湖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渔产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北方最后的渔猎部落”,冬至后到春节前,是查干湖渔民冬捕作业的黄金时间。

  行驶20多分钟后,“查干湖一号网”旗帜映入眼帘,车队停了下来,正式开工。此时气温零下20℃,渔工们却干得热火朝天,每两个人一组,用20多公斤重的冰镩先凿开一个大“下网口”,再凿出一圈小“导网口”,初步形成渔网“下套”移动路线。

  张文指导渔工把一根长杆从“下网口”放入水里,杆浮在冰面下,拉着一条水线,水线连着渔网的大绦,准备拉向一个个“导网口”。

  清晨7点,晨光抛向冰面,三匹马开始转动绞盘。“渔网有2000多米,人根本拉不动,用马拉绞盘的方式拖动渔网。”张文告诉记者。

  人控穿杆、穿杆带线、拉线找绦、绞绦拖网,2000米的渔网依次向两边拉开,圈出巨大的套子,整个过程需要近8个小时。张文说,在高科技发达的今天,查干湖捕鱼原始纯粹,哪里有鱼、鱼个头大小,全凭“鱼把头”经验。

  冰面积雪鼓起、颜色变化及冰下传声都是判断鱼群位置的因素。张文说,冬季冰雪捕鱼,是当地传统渔业生产方式,早在辽金时期,查干湖冬捕就享有盛名,但曾一度险些失传。

  如今,查干湖冬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岁月更迭,查干湖冬捕神奇依旧,这份原始的北方渔猎文化正在传递给更多人。”张文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