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深入“童”心
兰溪大力推进垃圾分类教育先行工作
记者 姜一峰
导报讯 寒假里,兰溪市女埠中心小学的孩子们领到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一本“垃圾分类行动手册”、一张垃圾分类打卡表、做一名垃圾分类记录员。通过寒假21天的垃圾分类打卡活动,借以引导他们践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行动。
“我们希望这份寒假作业不仅能让孩子做好垃圾分类,还能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督促家长参与其中。”该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余小芳对记者说,根据活动要求,孩子们除了需要每日坚持记录垃圾数量、种类,对其准确分类,还要思考如何通过一些方法减少家中垃圾的产生量。
垃圾分类,教育先行。为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去年以来,兰溪从全市小学入手,编制《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系列教材,将垃圾分类纳入全市小学思政教育课程,开展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建立校园垃圾分类闭环系统,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垃圾分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如今,在兰溪各小学,垃圾分类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格局,垃圾分类理念也已深入“童”心。兰江小学制作剩饭剩菜统计表,每日测算、每周评比,剩饭剩菜量减少80%,其他垃圾减量20%以上;马达小学针对校园落叶体量大问题,建设易腐垃圾堆肥站,肥料用于校园花草种植。
注重强化学校垃圾分类教育的同时,兰溪还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垃圾分类从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开展“一生一楼一社区”活动,即一个学生联系一个楼道、一个学校联系一个社区,形成从学校教育到家庭响应再到社会关注的三位一体的环保理念。
垃圾分类教育先行工作推行以来,在实现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基础上,兰溪全市小学生垃圾分类课程普及率达到了100%,辐射家庭超5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