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3月02日 

第10版:学在兰溪

开学第一课

女埠中心小学垃圾分类“玩”起来

  导报讯 开学了,第一课上些啥?在兰溪市女埠中心小学,学校把垃圾分类作为开学第一课的一项内容,当地行政执法人员走进课堂,为重回课堂的孩子上温习一遍垃圾分类知识。通过别开生面主题活动,教育孩子们把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去年寒假,女埠中心小学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与往年不同的寒假作业:一本“垃圾分类行动手册”、一张垃圾分类打卡表、一次垃圾分类记录员。借以引导他们践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资源循环等环保行动。

  开学伊始,同学们不光带着一张完整记录的垃圾分类打卡表回校了,还带来了一份份精心制作的“垃圾分类”手工作品。

  你能想象一支用瓜子壳、开心果壳做成的宫灯长什么样子吗?该校二年级的小朋友童怡嘉就奇思妙想,做了这样一个手工作品。她利用这些吃剩下的坚果壳点缀成花瓣,镶嵌在用废弃纸板盒做成的灯笼上,再把一根旧流苏做成尾巴,各种生活垃圾最后揉合成一支色彩斑斓的宫灯。

  一根枯树枝,添上用水果泡沫网做成的白色“小花”,插进穿着由各式水果泡沫网制成“衣服”的瓶子里,这是沈浩然小朋友的作品“梅花”。他说,寒假里,动手做垃圾分类手工作品只花了他一部分时间,他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向爸爸妈妈“传授”在学校里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垃圾分四类,投放按两定四分法,现在我们家现在垃圾分类正确率特别高。”

  前来“检查”作业的行政执法女埠中队中队长赵昂昂表示,通过此次寒假作业,使垃圾分类在学生和家长中成为一种自觉,并以实际行动影响到了身边的朋友和周边居民,真正实现了“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目标,进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寓教于乐的第一课,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加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近年来,女埠中心小学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三加三减”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让学生、老师、家长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并在学校周边的垃圾分类投放点开设“红领巾”岗亭,引导大家形成正确的垃圾分类生活观念,通过“小手拉大手,邻里一起分”,进一步提升大家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记者 姜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