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11日 

第06版:芥子园

寻访芥子园(一)

陆春祥

  几百年前,一个男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显然有些高龄了,而这时候的李渔,老婆和妾有四个,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还有不少仆从,他拖着一个数十口人的大家,一脚踏进陌生的金陵,勇气和底气来自哪里?那里有更大的出版市场,自然,他也相信自己的写作实力。

  幕转南京秦淮河边。虽已是深冬,但金陵的太阳还是非常明媚。

  我从城市名人酒店出发,往南京城南行,半个小时后,到达秦淮河边上的老门东,这是一个古街区,里面有各种仿古的商业形态。司机和我说,从老门东那里走过去,问一下,就可以看到芥子园了。我看看导航,还可以再走一段,这一段的路名挺有意思,箍桶巷,你听听巷名,就知道这里以前的大致形态了。

  巷口停下,沿着三条营往里走,一条窄道,石板路,右边是老房子,深宅大院,青砖旧瓦。我问一老太,这是芥子园吗?老太说不是,这是清代富商蒋百万的宅子,芥子园在前面,从“积善里”转弯走进就到了。

  走过“积善里”,没几步,右边就是芥子园,上有门头写着“芥子园”。“须弥芥子”,以小见大。两旁的半圆柱上的对联为李渔自撰:孙楚楼边觞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上联的“孙楚楼边”,是白门古迹,太白觞月于此;下联的“孝侯台”,是周处读书台,与芥子园相邻。

  花15元购票,我进了芥子园。紧接着二进,门上也写着“芥子园”,又是一副对联:人仰笠翁如瞻北斗;园名芥子可纳须弥。显然,这是人们对李渔的尊重与评价。

  我在“闲情偶寄”前拍了照,走进馆里看,没什么东西,都是资料。而这些资料,我早已熟悉,唯几册小开本的芥子园画谱,我看有些年份了,不过,也不过百来年的那种。转了一圈,内园里太湖石垒成的假山,吸引着我的目光,循假山而登高,有楼台亭阁,右边延伸出一座小山,山顶一亭,为园中最高点,站在那,可俯视全园。沿假山而下,有一湖,李渔坐在湖边垂钓,笠翁状,长长的鱼竿,他静静地坐着,黑黑的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也许,昨天晚上他为哪件小事生了气,什么书又被盗版了,哪个孩子又闹出了事。湖边就是戏台,上书“人籁天籁”,那是李渔化心思的地方,也是他最开心的地方。这里,每每会传出李家班演员们清脆莞尔的悠然唱腔。芥子园,尽是我的天地,这小舞台,就是我的大世界。

  邀朋友来看戏,应该是芥子园的王牌节目。

  看一条小记录:“忆壬子春(康熙十一年,1672),偕周栎园宪副、方楼冈学士、方邵村御史、何省斋太史集芥子园观剧,共羡李郎贫士,何以得此异人?”这是李渔朋友吴冠五评李渔的《后断肠诗十首》提到的一次大规模的观剧活动,看这些朋友的名头,可谓冠盖云集。

  在我看来,芥子园中那些粗大的太湖石,一点也不灵动,堆砌得不灵巧。或许,造山者,根本没有研究过《闲情偶寄》,那里有他系统的建筑理论。反正,将个小小的园子,填塞得太满了。

  转过戏台,过“不系舟”,哎,这个建筑实在多此一举,做得像船一样,就是“不系舟”吗?我前面写过西湖边汪富商的“不系舟”(不系园),那不是李渔的独创,按李渔的性格,写作都要“不攘他人一字”(《闲情偶寄·凡例七则》),他是不会随便抄袭别人的。

  笠翁钓鱼的对面,有一个小亭,里面有一块横匾,上书“天半朱霞”,为周亮工所书,周亮工是李渔好朋友,他们同为清初名家,一定有比较多而深的交往,但我没有读到他们交往的更多文字。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