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2日 

第03版: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红二师在兰溪的建立与斗争

  “红二师”革命史料陈列室位于永昌街道童山村后屋自然村,这里的包塘殿是红二师的发源地。

  1927年10月,首届中共兰溪县委成立后,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开展土地革命宣传,实行减租减息斗争,不断发展壮大党的组织。

  至1928年4月,在兰溪西乡的水亭区先后发展了七个党支部,并建立了中共水亭区委,组织当地农民与土豪劣绅进行斗争。包塘殿党支部就是其中之一。

  1931年春天,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员、中共党员郑秾(青田人),来到兰溪包塘殿村落脚,并以包塘殿为活动据点,以行医和教拳术为掩护,进行秘密发展红军组织活动。

  今年90高龄的许柏成是当年亲历者的后人,他向记者介绍道:“当时郑秾主要教大刀,还有一些成员教红缨枪、钢叉、八尺棍等武术。那个时候发展了1000多名成员,兰溪、龙游、汤溪、寿昌等县的人都到这里来。”

  听说郑秾来此组织红军队伍,“打土豪分田地”,包塘殿及周边村的一大批青壮年秘密参加了队伍。到1931年10月,队伍发展到兰溪及周边的70多个自然村。次年春天又向西挺进龙游。经过两年左右的工作,队伍发展至1500多人。

  林马松老人也是这段历史亲历者的后人。说起这段历史,他仍万分激动:“参加红军的人员,是有年龄限制的,一般是16~40岁的青壮年,但也可以放宽到60岁。像我们这个村庄,60岁以内的人几乎都参加了这个队伍。参加人员一般要求是贫苦农民,还有手工业者、小学教员等,这些人要能够保守秘密。”

  当时,郑秾打出“中国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的旗号(以下简称“红二师”),他自任师长。1932年3月的一个晚上,郑秾在游埠上王山背,主持召开了一次红二师誓师大会,参加会议的有100多名红军骨干人员。郑秾在这次会议上重申了队伍纪律,部署了工作任务,很大程度上鼓舞了队员士气。

  嗣后,郑秾、林来均、李林汝等红军骨干与中共包塘殿党支部成员一道,在兰溪西乡一带继续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斗争。

  按往年的习惯,佃农们已经于8月份以前将全年的租谷缴给地主。但按照“二五减租”规定,应该退还佃农25%的租谷。井头童村的恶霸地主童凤生仗势阻挠。郑秾得知消息后,就与李林汝等人组织一批红军队员,带领佃农们和童凤生开展面对面的斗争。第二天,当地佃农纷纷挑着箩筐、背着袋子,把从童凤生家找回的租谷拿回自己家中。

  然而就在1932年春,一些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对此怀恨在心,他们勾结当地警员将“二五减租”斗争中的积极分子判刑问罪。郑秾当即组织一系列的营救活动。

  当时,郑秾等人组织了红二师成员和群众400多人去水亭警察分驻所门前集会,强烈抗议他们乱抓捕人的非法行动,最后迫使反动警察将三人无罪释放。这两次斗争的胜利,极大鼓舞了广大贫苦农民的斗争意志,有力地推动了红二师组织的迅速发展。

  1933年7月的一个晚上,郑秾在龙游县东乡大宇殿主持召开兰溪、龙游、汤溪、寿昌四县红二师骨干会议。他亲自部署,准备于1933年11月6日(农历9月19日),趁龙游三叠岩庙会之际,会合各地成员举行武装暴动。

  暴动前一周,郑秾与部分骨干在龙游县磋商,计划扬起红二师的旗帜,向龙游等县的反动武装出击。但没有想到,混入红二师任师部文书的青帮分子江天吉,早已叛变投敌。由于内奸出卖,郑秾于10月30日晚被捕。

  11月4日晚上,国民党兰、龙、汤、寿四县组织开展大追捕,大批红军骨干人员被抓。1933年12月15日,郑秾在龙游西门外英勇就义,壮烈牺牲。红二师骨干林来均、李林汝等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杀害。红二师遭到了全面破坏。

  “红二师”是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的影响下,由郑秾自发建立的红军组织,历时3年。虽然它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下失败了,但它体现出的革命斗争精神,在金、衢、严人民心中留下了深远影响。

  (文中史料由兰溪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记者 叶帝伯 周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