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6月25日 

第03版: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战时书报社:千方百计宣传抗日救亡

  1938年6月1日,《中共浙江临时省委关于六、七两个月工作的决定》制定出台。该《决定》提出,要利用各种刊物报纸进行抗战的宣传、教育工作。

  同年8月,兰溪党组织为宣传抗日救亡运动,打开舆论工作新局面,在城区城隍庙前的县前街46号,开办了战时书报社。该书报社由邵溥慈等10余人集资筹建,党组织决定由周沛生任书店经理。

  那时,战时书报社销售的都是新知书店、生活书店和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的进步书刊,比如《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论中国》《列宁传略》《列宁主义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教程》《“左”派幼稚病》《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论持久战》《西行漫记》及《世界知识》《生活周刊》等。

  书报社设立后,到店阅览的人很多,大都是不满现状、追求真理的人,有的还会要求营业员介绍些进步书刊,咨询内容。为了给他们提供满意的服务,营业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除了工作时间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

  书报社除了经营书刊外,还成了中共兰溪中心县委交通联络站。凡乡下或外县有人来找党的领导人时,必须先通过书报社的有关人员联系,然后决定联络的时间和地点。

  书报社千方百计传播马列主义、宣传抗日救亡,打破了国民党政治舆论的禁锢,振兴了兰溪的文化空气。在其影响下,有的人加入共产党,有的人加入新四军。因此,书报社成了国民党兰溪县党部查禁的目标。

  国民党县党部的“书报检查员”天天来书报社检查书刊,有时一天数次,每次总有一些书刊被认为“有问题”,被没收。之后,被没收的书刊不断增多,检查员去书报社时,身后总跟着一辆空的黄包车。检查后,把许多进步书刊用黄包车拉走。

  书报社本来就资金少、存书少,如果这样继续被没收下去,其结果势必被逼关门停业。书报社有关人员分析认为,国民党当局的目的是以检查书刊为借口,有意把大量书刊抢走,迫使书报社“自动关门”。

  书报社决定采取对策保护书刊。在离书报社250米的城南贵隆巷、木桥巷,设立两个秘密仓库。分别由两个营业员负责。当顾客买走一册书后,营业员即去秘密仓库取来同样一册补上。这样,当检查员来没收书刊时,也只能拿走书架上的一册,减少了损失,书报社得以维持下去。

  直至1939年2月,战时书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记者了解到,一张战时书报社遗址照片、一张书报社销售的部分战时书刊照片,被珍藏在兰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该馆为县级重点烈士纪念设施,建筑物包括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和碑道,馆内陈列展出“兰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地方党史”,目前被命名为兰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华市党史教育基地等。

  记者 赵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