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老旧差” 迎来“智慧美”
兰溪农贸市场便捷体验惠及百姓
记者 成 超/文 方 昊/摄
导报讯 昨天上午9时,兰溪市青松市场内人头攒动,蔬菜区、鱼肉禽蛋区、杂货区合理划分,整个市场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青松市场始建于1995年,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是溪西片区人流量较大的一个农贸市场,但由于年久失修、设施陈旧,已不能满足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需要。今年,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兰溪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分类实施、分布推进”的原则,聚焦城区农贸市场,因地制宜针对性地开展改造提升,青松市场就是其中的一个“改造对象”。
“我们拆除了旧摊位,对市场路面进行了硬化,并配套完善下水管网,还新增了崭新的照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消防器材等硬件设施,实现了市场内部的硬件提档升级。”兰溪市市场监管局市场合同科科长张绍良告诉记者,根据各分区需要,还统一配备安装了各类基础设施,“像水产区就统一配有不锈钢杀鱼台,鲜肉区统一安装了冷藏柜,卤味区统一安装了能自动关门的玻璃窗,蔬菜区则统一配备了菜篮子,让整个市场更加规范整洁。”
在硬件设施和经营模式规范化的基础上,市场管理也走向了智慧化。记者看到,在市场门口和每个摊位都设置数字显示屏、溯源电子秤等终端设备,可清晰地看到商家信息、今日菜价、市场交易额等信息,并配套完善了无线支付、产品追溯、线上交易等功能,真正打造“数字化”的市场环境。与此同时,市场还配备了母婴室、共享充电宝和共享雨伞等便民设施。“现在市场变化太大了,既干净又整洁,我们在这里做生意感觉特别舒服。”正在水产摊位忙碌的商户郑女士告诉记者。
今年,兰溪共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先后完成教师楼、青松、丹阳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及排岭、黄龙洞、农贸城的重点整治,通过健全配套设施、补齐不足短板,进一步完善日常管理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管理水平,实现全市农贸市场硬件提档、软件升级。接下来,兰溪还将重点完成北门菜场的搬迁和规范管理,围绕农贸市场及周边常态长效管理目标,指导市场主办方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深化“一场五方”管理机制,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全新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