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叶敏
2021年底,89岁的父亲病重住院。看着日渐衰弱的父亲,作为子女理应在病床前陪伴,尽一尽孝心。无奈临近年末,单位事务繁忙,趁父亲的状况比较稳定,我打算抽时间回单位处理一下手头紧要工作。12月7日傍晚,我正心绪不宁地整理最后几份文件时,收到了父亲去世的噩耗……
父亲出生在安徽歙县的一个小业主家庭。迫于生计,年仅13岁他就跟随爷爷到兰溪的布店当学徒,布店公私合营后,他成为兰溪百货公司一名员工。之后他便在兰溪成家立业,成为兰溪人。父亲为人诚恳谦逊,工作兢兢业业,曾任兰溪市百货公司批发部、地产品站负责人,经济师,直至1993年退休。
1963年5月1日,父亲与母亲结为连理,婚后不久有了我们姐弟三人。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他们夫妻恩爱和谐,共同撑起小家庭。由于家境清贫,父亲自己非常节俭,但对我们姐弟却宽厚慈祥,对我们的生活用度从不短缺,每次出差还会给我们带玩具和零食。父亲每次出差回来是我们最兴奋的时刻,我们一家都会到火车站,母亲是为了迎接他,而我们则是期待父亲带给每个人的小礼物:有小人书、学习用品、糖果等。如果出差时间紧来不及准备,父亲也会在途中列车停车时到站台上买些小零食,怕辜负我们期盼的眼神。父亲给我们每个人一边分礼物,一边摸着我们的头,那眼神是饱满充盈的。
父亲对我们的爱是体贴入微的。我们一家人蜗居在18平米的楼上,每天早上父亲一手提着热水瓶,一手提着篮子到食堂给我们买早餐,等早餐摆上桌才叫我们起床,就为了让我们多睡一会儿。那时大家都不宽裕,我们平时穿的衣服也都是补补改改、兄妹之间大的传小的。为了省钱,也为了更合身保暖,父亲就亲手为我们缝制。大年初一为了让我们每个人穿上新衣服,大年三十晚上父亲在灯下为我们赶制新衣,这些场景至今还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父亲对我们的爱是深邃长远的。尽管当时生活拮据,但父亲在闲暇时总会带我们出去走走,了解外面的世界。我们姐弟三人上学前,父亲都要带我们到杭州“开开眼界”,除了儿童公园、动物园,博物馆、蔡永祥纪念馆也是必打卡之地,让我们了解历史、浸润文化。父亲告诉我们学习要用功,成长要快乐,目光要长远。那时的他可能不会想到如今的我,还有他的孙辈们会在杭州工作生活,甚至还远赴大洋彼岸工作。
父亲性格安静内向,不苟言笑,内心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有一个有趣的灵魂。父亲自幼习得一手好字,闲暇时喜欢写写画画,兼任单位美工,还加入了兰溪市政协诗书画社和市美协。兰溪华美照相馆的商标图案、兰溪毛巾厂的414毛巾产品商标都出自他之手。父亲是兰溪第一个写新魏体书法的,亲朋好友向父亲求字,他都欣然应之,还会编好“藏头诗”写进书法里。父亲喜欢摄影,省吃俭用买了一台120幸福牌照相机,自费购买胶卷拍照,自己在暗房冲印,为当年的单位活动和身边的亲朋好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资料。前几年,父亲把自己的诗书画印和照片文章汇编成作品集《艺林片叶》,作为对自己一生艺术爱好的小结。每年春节全家团聚时,父亲还会精心策划套圈、转盘、表演等家庭春晚娱乐活动,还要评出小组和个人名次,并颁发奖品。这种饶有趣味的活动总令小辈们开心雀跃。在父亲的熏陶下,我也热爱绘画,这也影响了我的人生发展方向。
父亲乐于助人,拥有一颗豁达宽容和知足感恩的心。早年由于家庭成分原因,在入党及工作上遭遇诸多不顺,但丝毫没有影响他乐观地对待工作和生活。后来,他考虑我们子女工作不便,主动提出住进兰溪康体中心,说那设施条件很好,工作人员关爱很温暖,让我们子女放心。每次家庭节日聚餐他都要感慨几十年生活巨变,表达一番如今幸福生活的赞美,情真意切地感谢党、感恩社会、感恩家人。五年前因白内障动手术,术后视力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出院后即写文章投稿《兰江导报》,表达感激之情。父亲还关心时势,在最后住院期间,与我们谈论中美关系,了解中美领导人视频通话内容。
去年11月14日,父亲不慎摔倒,当康体中心医务人员发现时已高烧38.7摄氏度,送往人民医院急诊室时,父亲还轻松跟我们说:幸好这一次不是头着地,不然就结束了。我说现在生活幸福,舍不得离开我们呀。父亲知足地说:自己这一辈子三个子女、四世同堂,后辈都很有出息,生活也很幸福,他能活89岁已经高寿,心满意足了。希望能在最后一程走得快些,不要给家人添麻烦,给社会增加负担。他还特意嘱咐我们后事从简,不要悲痛等等。父亲临死都在为他人着想,不愿麻烦别人。想到住院到离世仅短短二十几天,我们做子女都来不及尽孝道,不争气的眼泪又夺眶而出。
亲爱的父亲就是这么平凡而朴实走完了八十九个春秋,离开我们已经一百多天了,父亲留给我们的是一份宁静和善良,也留给我们无数温暖的回忆,留给我们的是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叶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