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4月29日 

第04版:健康兰溪

“五一”小长假将至

请先收好这份健康指南

  记者 蒋宇欣

  “五一”小长假将至,当前疫情形势下,还能出去游玩吗?如何才能安全放心游玩?昨天,记者专门收罗了这份“五一”出行指南,供大家参考。

  目前,全国境内多省本土疫情仍在持续,广大市民要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如非必要,近期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疫情相关地区。如必须前往,请全程做好个人防护。

  前往景区景点前,建议先通过网上预约,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要求,避开高峰期,避免扎堆。出行前,备足出行期间所需的口罩、纸巾等用品,还可以适当备一些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方便清洁双手。

  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全程佩戴好口罩;不扎堆,尽量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尽量使用线上支付;配合各公共场所做好测温、扫码、登记等防疫措施。

  在景区景点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使用过的口罩要绑好或用垃圾袋装好再扔进垃圾桶;聚餐建议使用公勺公筷,减少交叉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干咳等不适症状,要尽快就医。

  除了以上注意事项,“五一”出行时,建议做好以下三类疾病的预防措施。

  流感。5月份仍是流感活跃期,市民出行要注意预防。流感的预防措施跟新冠肺炎一样,最重要的是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距离、勤通风的“防疫四件套”。

  登革热。目前南方省份气温持续升高,雨水增多,适合蚊蝇孳生。市民出行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的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外出时携带蚊虫驱避剂,适当喷涂在外露的皮肤和衣服上;住宿时要选择环境良好、有空调的旅馆和酒店。

  食源性疾病。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要选择正规、卫生环境良好的餐馆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减少交叉污染。

  值得注意的是,“五一”返程后的健康管理不可忽视。外出归来后,应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排查。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出来前,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人员聚集,配合做好疫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