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01日 

第07版:万象

盲人张喜平每天奔走几十公里卖鸡蛋

历经近六十载春秋坎坷,从容应对苦难人生

  你拿到了怎么样的人生剧本?

  双目失明、青年丧父、终生未娶、三十年如一日每天奔走几十公里路卖鸡蛋、以一己之力赡养80多岁的母亲、抚育捡来的女儿长大成材……这是张喜平拿到的人生剧本。

  “如果提前知道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近日,在2022第八届中华慈孝文化节颁奖盛典现场,入选“2022年度中华慈孝人物”的张喜平面对记者提问,这位朴实的西北汉子略加思忖后笑着对记者说:“来呢!我的命我认,就算提前知道是这样的人生,也要来好好走一遭。”

  人生不言弃:鸡蛋铺就“光明”路

  张喜平于1964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今年58岁了。张喜平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被宣告要终身与黑暗相伴。

  “打从我懂事起,我脑子想的一直是我能做点啥,给家里减轻负担。”张喜平告诉记者,他不到10岁就试着干所有他能干的事儿,在工地上拉过架子车,在沙子场捞过河沙……

  1984年,张喜平长成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隔壁嫂子在卖鸡蛋,他也学着养鸡、攒鸡蛋,一个人去西安老火车站附近叫卖;1990年,张喜平的村子里开通了公交车,通过中转可以到达西安市回民街,这里是西安市的中心旅游区,张喜平决定把鸡蛋卖到回民街上去,从此一卖就是30多年。

  每天晚上,张喜平就开始整理第二天要卖的鸡蛋,他将鸡蛋一个个仔细地查验后,轻放在笼中,放满整整两大笼正好三小时;次日凌晨5时,张喜平将鸡蛋运到马王公交站等公交车,转两路公交,历经2个多小时,把180斤鸡蛋带到离家30多公里的回民街,然后开始一天的叫卖。

  “我每天在回民街附近大大小小上百条巷子里走上三万多步,哪里该拐弯,哪里是老客户,都印在我脑子里。”张喜平无不自豪地告诉记者。店家都特别喜欢在他这里买鸡蛋,因为他的鸡蛋特别新鲜,而且他坚持诚信经营,只能多不能少,从不缺斤少两。

  “卖一斤鸡蛋能赚上3、5毛钱嘞,很知足啦。”张喜平笑着说,卖了30多年鸡蛋了,和回民街上的店家们都成朋友了,每天卖鸡蛋的时候和老伙计们打个招呼聊几句,心情很好。

  虽然说起这些经历张喜平言语轻松,但是一个盲人每天辗转多辆公交车往返60多公里、带着180斤鸡蛋摸索上百条街巷何其困难?撞过无数电线杆、摔倒过无数次、掉进过下水道、甚至还掉进过深井;长年累月行走,让他的膝关节和脚板过度磨损,静脉曲张严重,走起路来一瘸一拐;风里来雨里去,他却从不舍得在外面买一顿热饭吃……

  与命运和解:付出中体会幸福

  自食其力,不等不靠,张喜平每天都过着平凡且结实的日子。他不仅仅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把母亲照顾好了,给家里盖起来两层小楼,还在1990年收养了一个弃婴。靠着卖鸡蛋,张喜平省吃俭用拉扯大了养女张小梅,送她上了大学,护她到结婚生子。

  “从小到大,奶奶、爸爸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先紧着我,从不让我受一点委屈。”张小梅告诉记者,父亲为了省钱,不管卖鸡蛋到多晚,从不在城里买饭吃,惟一一次在城里吃饭是因为那天她和父亲在一起卖鸡蛋,不忍心让她饿着。

  现在张喜平有了两个小孙子,眼看着生活越过越幸福,他依旧省吃俭用,风雨无阻每天卖鸡蛋攒钱赡养87岁的老母亲。“父亲去得早,母亲拉扯我过活不容易,我也希望能和别人一样有出息赚大钱让母亲风风光光,赖我是个残疾人。”对于母亲,张喜平总有愧疚之情。

  孝顺的张小梅总劝他年纪大了就不要再卖鸡蛋了,但张喜平不以为苦。“习惯嘞,卖鸡蛋能补贴家里生活,而且很多老客户在我这里订鸡蛋是照顾我这个盲人的生意,他们还天天在等着我嘞。”

  张喜平告诉记者,虽然因身体的残疾,让他不可避免比普通人尝到更多生活的苦楚,但在人世间近60载,他感受到更多的还是来自人间的善意。三十余年走街串巷,总有人“保驾护航”。公交车司机每天都会帮他把鸡蛋提上车、给他安顿好座位;下车了总有交警扶着他过马路;学校的学生们为他专门设计方便的小拉车卖鸡蛋;环卫工人多年如一日帮他保管小拉车;回民街的老伙计总是会把碰坏的鸡蛋都先买走……一桩桩一件件张喜平都如数家珍,这些好,他都记在心里,变成一种内驱力,让他有勇气面对困难,有力量战胜挫折。

  “我是一个残疾人,没有什么可以回报给别人和社会,等我过世了就把遗体捐给医院做科学研究,为社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张喜平如是说。

  据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