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顺其自然的凡人善举
■ 杜 梨
初冬时节,又见“顺其自然”。浙江省宁波市慈善总会日前收到一封厚厚的挂号信,内装108张汇款收据总计106万元,署名“顺自”,落款地址是并不存在的宁波市百丈路1号。
善贵恒久,长期隐名捐款更是一份无言大爱。早年间,“顺其自然”曾在信里自述,“好事不说,坏事不做,顺其自然”,某种程度上正是其奉行的准则。时光不语,静水流深,这份不具名的低调善举24年间从未缺席,悄然间,已累计捐款1469万元。发自内心的扶危济困,不计名利的高尚品质,数十年如一日的可贵坚持,让“顺其自然”在社会激起连绵暖意。
有人追问,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究竟是谁?事实上,若要查找线索并非无迹可寻,但当地慈善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了尊重捐赠人隐名的意愿,转而把重心转移到传递善意、回馈纯粹。据报道,千余名曾受“顺其自然”资助的困难大学生,不仅会以书信、留言、打电话等方式表达谢意,也有不少人匿名捐出第一笔工资。而在当地,隐名捐款更成为一种风尚,“吴老太”“学茶哥”“无名氏”等化名捐款总额超5000万元。不探究、不追寻、不打扰,众里寻他倒不如顺其自然,最终成就众人之善。
微光无论强弱,汇聚便是璀璨星河;爱心不分大小,传递便能暖意涌动。“顺其自然”像一堂无声的慈善爱心课,让人们直观看到善意在心灵碰撞间自然传递的过程,也让更多人思考应当如何珍惜善意、回馈爱心。宁波市慈善总会放弃了寻找捐款人,却用心通过媒体详细报告每一笔善款的用途,保证每一份爱心未被虚耗分毫。放眼当今社会,好人好事、凡人义举时时可见,行善者或许不求回报,但我们的社会有责任珍惜每一份善意,从制度设计上建立明晰规范,在微观执行上讲究方式方法,推动形成善的循环。
良善之行多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真善美的自然流露,是日常生活中给予身边人的点滴温暖。小事不小,以善报善,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暖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