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3日 

第04版:健康兰溪

春季为何常起“风疙瘩”?

如何远离春季瘙痒

记者 蒋宇欣

在春季,不少人都有皮肤瘙痒的经历,有时皮肤上还会长出一些“大包”,让人感到“瘙痒难耐”,家里人总说这是长了“风疙瘩”。那么,“风疙瘩”到底是什么?

兰溪市中医院皮肤科医师俞肖君表示,平常所说的“风疹块”“风疙瘩”,其实学名叫“荨麻疹”。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突然瘙痒,出现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风团,短时间内可自行消退。这类风团起得快,消得也快,可谓“来去无踪”。

为什么会患“荨麻疹”?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是内因和外因共同的结果。内因主要指身体内源性的影响因素,比如过敏体质,或是在过度劳累、睡眠欠佳、精神紧张之时,都容易出现过敏情况。外因包括过敏原和环境因素。如食物类造成的过敏,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是坚果类如花生、开心果等,甚至某些水果如苹果、草莓、芒果等也会引发过敏。还有就是药物过敏,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磺胺类药物等。

如何确认自己的过敏原?

最简单的就是观察法。回忆一下发病前两天到发病当天,是否接触过什么特别的东西。如果怀疑饮食过敏,可以试着建立一本饮食日记,每次出现症状的时候,翻一翻这两天都吃了什么,例如吃鱼,要细化到是什么鱼,河鱼还是海鱼,鲈鱼还是鲤鱼,下次对这类食物就要谨慎使用。

最直接的是过敏原检测。如果生活观察无法弄清时,可以选择这个方法。

此外,还有一种人工性荨麻疹,又称为皮肤划痕症,是因患者对外来机械性刺激出现过强的生理反应导致,可表现为搔抓后,或在紧束的腰带、袜口等处局部出现风团瘙痒。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荨麻疹都有明确病因。”俞肖君说,有研究表明,几乎40%的荨麻疹患者找不到准确的过敏原。瘙痒、风团作为荨麻疹在皮肤上的外在表现,实质上是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引起的局限性水肿。这种水肿如果发生在皮肤松弛部位,如嘴唇、眼睑、手背,就会形成血管性水肿,如果发生在喉头、消化道黏膜,还有可能发生窒息,危及生命。

荨麻疹的治疗途径很多,食物、药物等诱发的荨麻疹,祛除诱因即可。

中医学对荨麻疹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如中药口服、针灸、点刺放血、耳穴贴敷、穴位埋线等均有较好疗效。部分止痒外用中成药亦可选择,如炉甘石洗剂、青鹏软膏、重楼解毒酊等。中医药治疗不仅能祛除邪气,还能扶助正气,尤其是对复杂难治的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荨麻疹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