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1日 

第04版:融媒号·乡村

“新农人”龚承强转型追逐乡村梦——

“我会继续在乡村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

记者 童 茜

“新农人”龚承强创办的“村念农场”偏远而宁静,需驱车穿过兰溪市诸葛镇厚伦方村,再沿着蜿蜒泥路驾驶400余米。农场占地面积近60亩,是龚承强去年送给自己的30岁礼物。

近日,记者见到龚承强时,他正在大棚里检查辣椒、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这些辣椒和玉米是轮作作物,轮作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土壤排盐,更好保障下半年草莓的品质。”身着黑色外套、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龚承强衣着朴素随性,但查看农作物时分外细致。“只要用心对待每一株植株,就会收获累累硕果的回报。”他坚定地说。

1993年出生的龚承强是四川达州人,成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成为一名“新农人”,龚承强是半路出家。2015年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汉语专业毕业后,他一直在杭州互联网公司从事运营类工作。2020年的一次闲聊中,龚承强提出的“乡村有着广阔发展前景”观点与同事们不谋而合,于是毅然决然地踏入了农业领域。

随后4年时间里,龚承强执着“草莓”这一农产品,追求“高品质”首要标准。最开始,他们对接四川凉山的种植户,销售独特气候下孕育的高山草莓。得益于扎实的互联网工作经历,龚承强对电商营销驾轻就熟,很快就赚得了“第一桶金”。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种植户为了让利益最大化,常将次果鱼目混珠,这让龚承强很是无奈。去年8月,受兰溪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龚承强在厚伦方村承包了60亩土地,创办村念农业科技(兰溪)有限公司,并利用7余亩土地推出草莓“种产销”一体化发展模式。

“现在的生活离不开互联网,而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强,能够将现代科技为己所用,快速适应时代的变化。”在龚承强看来,新时代青年人在农业领域创业,赶上了好时候。他认为,“新农人”的“新”主要体现在专业化学习思维和现代化运营理念。

当前,龚承强种植的是新品种“黑草莓”,相比常见的“红颜”“章姬”等品种,上市时间晚、亩产较低,但外形美观、口感更好,价格也更高。为了充实专业知识,他阅读了近200篇草莓种植相关资料,并向专家教授、种植大户请教,探讨草莓种植经验。同时,积极参与浙江大学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在实操运营方面,龚承强结识了不少“网络大V”宣传推广产品,借助各大网络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充分利用周边村庄闲散劳动力用工,一展青年人创业的智慧与活力。

之所以将农场取名为“村念”,龚承强说,是有一次吃了朋友自家种的小番茄,其口感勾起了小时候的回忆,随后脑中蹦出了一句“来自乡村的念想”。

“农业创业很苦,不单是农活使身体劳累,还明显发现自己的社交圈在变窄。”站在田垄上,龚承强坦言,不少像他一样的“新农人”常会感到孤独。“不过我喜欢农业,看着农作物慢慢长大,开花结果的过程非常治愈。”

“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在青年时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我会继续在乡村这片热土上挥洒自己的汗水。”现在,龚承强有了新的目标:成立自己的草莓品牌,把兰溪这片土地打造成样本示范基地,将凉山50亩草莓地一起规模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