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 

第06版:三江口

文章导航

方言何以“繁衍”

这段时间,“三江口”连续发布《“孺人家”是谁?“吃白馓”吃的是啥?》《“难过厘金”为哪般?》两篇文章,讲述一些兰溪方言背后的故事,引发广泛关注和共鸣。

事实上,有关“方言的传承与保护”话题,在生活中,在学术界,常常会引发热烈讨论。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已经不会说方言了;有人感叹,方言已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也有人担忧,“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场景,以后很可能只停留在古诗词里了。

这一现象,发人深省。不禁要问:方言如何才能在传承和保护中得以“繁衍”?我们能做些什么,又该做些什么?

(一)

去年底,电视剧《繁花》的热播,不仅带火了上海的“黄河路”“和平饭店”,也让上海话火出了圈。尤其是那句“侬晓得伐”,让人感受到了满满的老上海腔调,并引发了一阵学习“沪语”热。

不只是《繁花》,电视剧《白鹿原》《山海情》《装台》等,都让人感受到了方言的独特魅力。

著名语言学家詹伯慧先生曾说:“语言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学科,我们不要做语言的‘警察’,应该做语言的‘导游’,教人掌握丰富多彩的语言,享受语言的乐趣。”

但在现实生活中,方言,却正与我们渐行渐远。

网上曾流传过这么一个说法,说广州的孩子从小讲粤语,闽南的孩子从小讲闽南话,川渝的孩子从小讲四川话,吴语区的孩子从小讲普通话。这种说法,当然有失偏颇,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江浙一带,如今会讲方言的孩子相对要少很多。

不仅是小孩,一些大人离开家乡后,因为环境的变化,方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乡音无改”也变成了“乡音全改”。就拿笔者来说,平时在与家人的交流过程中,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普通话版的方言,让人很不适应。几年前,有媒体曾对2003人进行过在线调查,结果显示,离开家乡后,只有23.6%的人经常讲方言,50.7%只是偶尔讲,22.1%几乎不讲。

再回到孩子层面,因为没有了学习使用方言的环境和语境,他们在日常交流中,大多都使用普通话,以至于出现了“方言断层”现象。有小学教师曾表示,一个班里几十名学生,会流利地说方言的孩子,寥寥无几。据宁波媒体报道,东南智库社区研究院曾通过网络,就方言使用情况对“00后”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46.9%的受访者表示能听懂方言,但只会说简单的方言;15.6%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说方言,也基本听不懂方言。

可以说,方言保护,已迫在眉睫。

(二)

方言的日渐式微,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大程度在于我们对方言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

比如,说方言有些“土里土气”。方言,一头承载着地域文化,一头系着人们的乡情乡愁。也正因为此,方言大多有着显著的地域特征,有的甚至充满了当地的“腔调”。而正是这种“腔调”,让一些人觉得“很土”,有的甚至觉得说方言“掉价”。事实上,方言与普通话一样,都是非常珍贵的语言资源和文化遗产。说方言,不仅不“土”,还很“洋气”,因为你走在了方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前面。

比如,说方言影响学普通话。有家长认为,方言一般在发音、语调等方面跟普通话存在很大差异,说多了会影响讲普通话。因而,在生活中,他们更愿意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认为这样有助于孩子学好普通话。有的甚至一听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说方言,就会出面制止。其实,学好普通话与说好方言并不矛盾。相反,有的家长自己那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反而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示范,影响孩子的普通话水平。

比如,说方言并没多大意义。方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人文内涵,是一地民众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的重要纽带,更是一个地方丰富的文化载体。传承和保护好方言,本身就是在传承和保护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从这一点来讲,说好方言,意义重大。在2018年9月19日世界语言保护大会上,主持人汪涵曾表示,“普通话能够让你走得更远、走得更快,但是方言能让你记住你是从哪里来的”。

(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方言,不只是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传承并保护好方言,让方言更好地“繁衍”,焕发出新的生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构建良好的方言生态。任何事物的传承和发展,都应当有一个良好的生态。方言作为日渐式微的语言资源,更应当建立和完善保护、挖掘、传承、利用的机制。一方面,要正确认识方言的价值,消除方言的认识误区,重塑方言文化认同。另一方面,要将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落到实处,在听、说、传、用等方方面面,给方言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在全社会形成重方言、爱方言、学方言、讲方言、用方言的良好氛围。

让方言融入现代生活。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客家人有“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要让方言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就要让它更加融入现代生活。比如,在学校设立方言课程,开展方言文化活动;在社会上开展方言传承人遴选、讲方言故事等活动;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在一些特定的公共场合开辟方言交流平台,等等。总之,要给方言注入更多的现代元素,不让方言跟社会生活脱节,让方言在被欣赏、被分享中得到保护和传承。

注重方言的转化利用。在强化保护上下功夫,还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的语言专家王莉宁曾对学生说,“也许你今天没有意识到你的家乡话是一种资源,它很宝贵,但是我们可以想,如果我们今天能听到诸葛亮的声音、秦始皇的声音、唐明皇的声音,那将是多么震撼的一种历史场面?”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方言完全可以通过创造性转化利用,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金名片。比如,依托方言,在景点景区设计开发方言情景剧、方言体验馆、方言讲解员等特色旅游商品。让方言“活起来”,它才能越走越远、历久弥新。

沪语版《繁花》剧终前,宝总从富丽堂皇的和平饭店走出,对表示未来会坚持学更多外语的小小顾说:“中国有很多方言,以后除了学外语,你还要学方言。”

其实,你也可以像宝总一样,对你的孩子说:方言很有趣。勇敢地去说,去感受方言的魅力吧!

执笔 陈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