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有血有肉’,有叙述也要有描写”
这堂公益课让小记者取到了写作的“真经”
记者 沈冰珂
导报讯 近日,在兰溪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堂“如何让作文更生动鲜活”的公益课,让在场小记者对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据了解,此次开展的小记者团暑期公益课,是兰溪市“木寸”文明实践公益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授课老师徐旭辉是兰溪市作协副主席,也是第三届李渔文艺奖获得者。他曾参与市历史文化整理工程办公室编撰口述历史系列丛书,主要负责《舌间的记忆》《兰溪老商号》两书的访谈及编写,参与组稿和撰写《浙江文史记忆丛·兰溪卷》工作,多篇文学作品发表于各级刊物。
如何让作文更生动鲜活呢?徐旭辉认为,要先分清叙述与描写的区别。“叙述要求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也要少重复。”徐旭辉说,一篇作文,仅有叙述是不够的,缺少描写的叙述,就像流水账。如果把叙述比作骨架,那么描写就是血和肉。
课堂上,徐旭辉耐心地向小记者介绍写作方法,并举例来说明,让教学更加生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诗中就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让人一下子就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凄凉心态。”徐旭辉说。
课后,不少孩子都在回味着上课的内容。陪孩子一起上课的家长,对这堂课也赞不绝口。“课程内容超出了我的预期。老师讲得很耐心,对孩子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不少家长表示,如果还有相关课程,他们愿意带着孩子再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