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三尺讲台上呼出去的”
96岁退休教师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4年
9月7日,安徽中小学生秋季学期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村“留守未成年人之家”,96岁的叶连平老师走上讲台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次授课。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叶连平讲课的声音始终铿锵有力,只有他的学生卜陈学校校长居平树知道叶老师这节课上得有多不容易。每到领读时,叶连平都站起来,一只手撑在讲桌上,“看着心疼”居平树喃喃道。
8月底叶连平摔倒在教室里,导致之前的腰伤复发,需要每天下午到医院针灸治疗,“本来医生要他住院治疗,我也劝他先把课缓一缓,但叶老师一想到孩子们,说啥也不同意住院,叶老师的脾气就是这样,谁也拗不过他”居平树说。
叶连平就是这样,从他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已准备好将自己的全部献给乡村的孩子们。
1991年,63岁的叶连平从卜陈学校退休,他趴在课桌上嚎啕大哭,久久不愿离开,舍不得三尺讲台,更舍不得孩子们。2000年,叶连平在自己家里办起了“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看着村里的孩子英语水平薄弱,原本是语文老师的叶连平利用自己的英语特长,在休息日义务给学生补习英语。
后来,当地政府出资改造了两间房子,一间作为教室,一间作为图书室,供叶连平使用。
24年来,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叶连平坚持为学生们义务辅导英语。
叶连平无儿无女,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在他的家中、教室里有数不尽的老物件,用了三十几年的茶缸、穿了几十年的T恤衫、废旧羽毛球拍制成的教鞭、书页残破的字典……甚至教室里的粉笔头,只要还捏得住,他都不舍得丢。
但是对孩子们,叶连平又慷慨得“过了头”,几乎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他免费给学生们发放字典、练习册,让住得远的孩子在自己家留宿吃饭,自掏腰包带学生们到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
“我什么都不缺,唯一缺的就是时间,我要和时间赛跑啊”,叶连平说“我希望我的最后一口气是在三尺讲台上呼出去的”。
在“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教室的墙上有一行大字“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叶老师说“蜡烛光很亮,能照亮的地方很大,我能照亮的地方很有限,充其量也就是一只萤火虫,一只小小的萤火虫”。萤光虽微,如今也汇聚起如炬光芒,叶连平的学生中不少已成为教师,许多大学生志愿者假期来到“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支教,很多乡村教师以叶老师为榜样育人不辍。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