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第04版:融媒号·乡村

传统村落古建有韵味增收有妙方

三国名将姜维后裔最大聚居地西姜村——

记者 陈志恒 通讯员 邵剑姣

导报讯 昨天,记者来到兰溪市水亭畲族乡西姜村珍珠养殖基地,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一排排浮标整齐排列。浮标下的网兜内养着河蚌,河蚌体内孕育着珍珠,经过多年的生长期,最终将被制作成各类首饰。

西姜村有鱼塘百亩、水产养殖户60余户。该村养殖户摈弃了传统的粗放型养殖,采用鱼珠共养的模式,在珍珠蚌养殖水域混养了鱼类,珍珠蚌多以藻类为食,排出的物质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也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一举双得”。

西姜村历史悠久,是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姜维后裔最大聚居地,于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西姜村拥有全国世系最多、起始年代最久远的族谱——《凤岗姜氏宗谱》,记载了姜氏以传说中的炎帝、神农为第一代始祖,至今已经传承百余代,家族脉络清晰且传承有序。此外,还记载了姜维第37代孙姜霖于1295年到兰溪任县学教谕,卸任后定居于此,后繁衍成七个姜氏村落,以北斗七星状“庇护”在诸葛亮最大的后裔聚居地诸葛村周围。

西姜村依山而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村建筑以山势最高处为基点,由点及面,向西辐射呈纸扇形状规划展开。村中16条纵向小巷为扇骨,宗族公共建筑、各分支公房和民居住宅则错落有序,沿坡度阶梯排列构成扇面。

坐落于村西南的西姜祠堂,又称孝思堂、大宗祠,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曾被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誉为“全国最大、最有人文价值的民间家庙”。西姜祠堂坐东朝西,占地近3000平方米,采用“回”字形院落布局,前后四进,并设有厢房。中厅为主要建筑,建在近一米高的二层青石台基上,五开间,三开间带四周回廊,梁架为五架梁前后双步带前后廊,歇山顶;后寝面阔五间,进深六架前檐廊式,硬山顶。祠堂规模宏大、用材粗硕、雕饰古朴,是研究明代建筑形制与技法,以及姜姓氏族迁徙的重要实物例证。2013年,西姜祠堂被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西姜村有着浓厚的祠堂文化。逢年过节,姜氏族人会在祠堂举行祭祀祖先的仪式,这是维系宗族情感、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活动。祭祀时,族人会准备祭品、举行特定的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同时也祈求祖先保佑家族平安、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