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认养管理机制 做好百姓护宝文章
兰溪活化利用传统建筑经验获住建部推广
记者 陈志恒
导报讯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第二批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清单,兰溪活化利用传统建筑的经验做法入选。
兰溪活化利用传统建筑的主要举措是创新传统建筑认养管理机制,出台古建筑认养使用实施细则,按照“谁投资、谁受益,产权不变、有偿使用”的原则,向社会公开招募认养使用人,现已成立51个“百姓护宝团”,吸引社会投资各类业态267家、运营维护传统建筑433处。
据了解,兰溪以诸葛村为试点,通过“一户一宅”置换出核心保护区传统建筑,归村集体统一使用,建立了政府主导、村集体管理、村民人人参与、公司化运作的新模式,形成“人人都是股东,人人都是文保员”的“诸葛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下,兰溪坚持全域谋划、连片打造,把田园、水系、村落、建筑作为整体进行谋划、保护和建设,带动周边村、特色节点等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推进“诸葛模式”跨村输出、跨区联动、跨市互动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保护与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美美与共、与村民富裕同频共振的发展之路。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兰溪全面保留了“古城古镇古村”体系的完整性,拥有21个中国传统村落、2631处不可移动文物(登录点)。自入选全国首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以来,先后投入2.4亿元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振兴工作。通过创新体制活化保护,构建了“1+3+N”的全民参与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体系,修缮古建筑2.4万平方米,活化利用古建筑百余处。同时,发挥传统村落的核心辐射作用,形成了游埠—诸葛人文风情线、黄店—女埠民俗研学体验线、马涧—梅江特色农旅线三条特色风情线,与兰溪古城共同构筑了“一核三带”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发展的新格局。在跨市范围内,兰溪与建德、龙游创成“明清古韵·浙硒莲盟”浙江首个三地联创县域风貌区,开创了“跨区联动”的示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