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第04版:民生

13年后,记者再访搬出大山的立平头村——

下山安居,村民奏响“幸福乐章”

记者 胡展翔 曾一涛 包静怡 童 莹

冬日的阳光,柔和而温暖。走进兰溪市横溪镇的“横溪新村”小区,村干部方万权正与村民一起,商讨村里做戏场地平整和戏台搭建事宜。原来,村民们自发筹集资金,将邀请婺剧团来村里演出4天5夜,庆祝下山搬迁后的幸福美好生活,迎接新年的到来。 很难想象,这个崭新的“新村”,由四五个下山搬迁村集聚而来。其中的立平头村,原先地处海拔500多米的山上,共有84户203口人。从2008年开始,立平头村村民陆续搬出大山,到横溪集镇生活。2011年11月,记者曾沿着狭窄的坑洼土路上山,蹲点调研采访,写下“七旬老人周凤球留守山村,与两只小狗相依相伴”的故事。

如今,13年过去了,下山后的立平头村民生活过得怎么样?12月27日,记者进行了回访。

在吴丽娟家,记者看到一楼摆放着多台电脑,屏幕上闪烁着订单信息,她和丈夫正精心包装着小萝卜,装箱中、贴上快递单,发往全国各地。 下山后,头脑活络的吴丽娟紧跟时代潮流,做起了电商生意,销售自家腌制的小萝卜。“现在大家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比较大,我们制作的小萝卜和泡菜不含添加剂,吃起来更健康。”吴丽娟说,之前销售过母婴产品,今年办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坊,凭借兰溪小萝卜的知名度,现在每天有100多个订单,销量不错。 不仅如此,吴丽娟的食品加工坊还吸纳了村里的部分闲置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以前,都要到外面的工厂里打工,今年在这里干活,不仅离家里近,而且每个月也有4000多元的收入。”村民吴莲芳说。 “以前在山上,靠务农生活,现在家里开了个小超市,空余时间还能做些来料加工,既能照顾到家人,又能增加收入,日子比以前好多了。”在村里经营着一家副食品超市的方燕芳说。

和吴丽娟、方燕芳一样,在立平头村民眼里,“山上”与“山下”有着天壤之别:以前在山上住的是逼仄昏暗的泥土房,如今住上了亮堂宽敞的三层小楼房;以前上山只能走弯弯绕的山路,如今笔直的马路通到家门口;以前在山上只能种种地或外出打工,现在家门口就有来料加工点和工厂…… 方万权告诉记者,地处集镇的优越地理位置,让不少村民享受到了收租的“红利”。“村里大部分村民把自家的车库对外出租,办起了来料加工点。别小看这笔租金,一年就有3万多元呢,抵得上村民一年的生活费。”方万权说,村里现有10多家来料加工点,因为门槛较低,工作时间也很灵活,吸引了不少周边村民来“上班”。 立平头村只是兰溪众多下山搬迁村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兰溪不少山区群众搬出大山,落户集镇,开启了幸福生活。通过下山搬迁,他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更便利了,收入更稳定了,子女教育更放心了,医疗服务更优质了……

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这也是兰溪实施“下山搬迁”工程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