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5日 

第06版: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移风易俗 文明治丧

水亭:“三链”协同破题殡葬改革

记者 吴金泓 通讯员 叶庆林

导报讯 “现在办丧事,费用公开透明,再也不用为攀比发愁了。”在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殡葬从业人员联合会成立现场,副乡长陈亦蓉拿着刚通过的《兰溪市水亭畲族乡殡葬从业人员联合会公约》向在场村民解释道。这场始于“身后事”的革新,正以“事前减负链、事中暖心链、事后安心链”三链协同,悄然改写该乡的治丧传统。

据悉,该乡此次成立联合会并通过《公约》,率先在全市成立乡镇级殡葬行业自治组织。“我们引导从业人员加入红白理事会,在办丧过程中宣传丧事简办政策,提高群众接受度。”陈亦蓉说,《公约》明确了“礼仪和酒席费用套餐式透明收费”等规范,以有效遏制攀比之风。

该乡是兰溪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试点乡镇,全乡2.16万常住人口中,畲族群众占比近15%,村民老龄化严重,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全乡有17个公共白事用房(厅堂),骨灰堂覆盖14个行政村和1个自然村,覆盖率达74%。”陈亦蓉介绍,乡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水亭村、柳家村设为重点试点村,由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老党员、村民代表及殡葬从业人员全程参与丧事办理,监督执行村规民约。

如何让改革从“一纸公约”变成“心里认同”?该乡给出的答案是“全链条服务”。事前“减负链”,乡村两级设立殡葬咨询服务窗口,制发“身后事明白卡”,村干部、网格员专人负责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引导群众简化流程、控制治丧时间;事中“暖心链”,乡村两级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提供暖心代办服务,加快火化预约、流程对接等事务办理;事后“安心链”,统筹安葬选址、户口注销、丧葬补贴申领等环节,依托现有17个公共白事用房(厅堂)和74%覆盖率的骨灰堂,推行集中治丧模式,遏制攀比之风。

如今,走进该乡,你会发现街头“厚养薄葬孝为先”的标语与畲族特色墙绘相得益彰。该乡将殡葬领域移风易俗工作与村干部绩效挂钩,纳入道德评议内容,并在各村设立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曝光违规收费、大操大办等现象。“我们正加快实现集中治丧点全覆盖、优覆盖,让文明殡葬成为群众的自觉选择。”该乡党委书记徐俊逸说。

从行业自治破题到全链服务升级,该乡的实践为乡镇(街道)殡葬改革提供了探索经验。随着“三链”协同持续发力,“厚养薄葬”在水亭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