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业+康复”融合模式
兰通协作共绘残疾人就业创业新图景
记者 姜一峰 黄浙川
导报讯 “这是我刚剪好的剪纸作品,蝴蝶翅膀上的每一道纹路都精确到毫厘。”近日,在四川省通江县壁州街道亮雪剪纸工作室,学员冯永华轻轻展开红纸,一只只振翅欲飞的蝴蝶跃然眼前。这幅融合传统技法与现代美学的作品,正是兰溪—通江浙川东西部协作残疾人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的生动注脚。
现场,四川省非遗剪纸传承人李亚雪正俯身指导三位特殊学员。尽管因长年伏案创作导致高度近视和颈椎劳损,在轮椅上的她仍坚持手把手教学。在浙川东西协作项目支持下,她年均培训残疾人剪纸技艺300余人次,让传统剪纸技艺成为照亮特殊群体人生的明灯。
“以前连剪刀都握不稳,现在能靠作品养家了!”冯永华有些激动,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述说剪纸给她和家庭带来诸多变化,幸福感洋溢在脸上,“我老公也是残疾人,之前都找不到工作,现在通过剪纸我们住进了新房,也买了代步车。”
冯永华是通江县800余名参训残疾人的缩影:通过“理论+实操+订单”培养模式,528人实现了就业创业。而在东西部协作的资金支持下,通江县建成残疾人产品销售集散中心,发布 “通江助残商标”,让剪纸作品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走出大巴山,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万元。
据悉,自兰溪—通江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通江县共组织13场残疾人专项招聘会,开展12期非遗传承和实用技术培训,培育61户残疾人创业示范户 。“我们正在构建‘产业+康复+保障+社会参与’的全链条残疾人帮扶体系。”通江县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罗静表示,下一步将与兰溪市残联建立干部互访、经验共享机制,深化“产业+康复”融合模式,让残疾人不仅能在“指尖经济”中获得尊严,更能在乡村振兴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