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一线解难题
“科技副总”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记者 成 超
导报讯 昨天,在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周文杰与该公司研发团队,正在对低温制冷系统方面的一个技术难题进行探讨。
周文杰是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双龙学者特聘教授,也是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省派“科技副总”。博士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他,主要从事低温制冷系统、制冷空调热泵系统和高效微通道换热器研究。“早在2018年,我回国后,就与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有所合作,成功完成了大冷量高效深海渔获速冻柜研发和超低温电子屏幕分离机成套装备及智能控制系统研发等项目。”周文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先后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项,授权专利5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其中有一款超低温医疗柜产品,在市场上应用效果较好。该产品温度最低可达零下86摄氏度,适用于生物医药冷冻细菌培育等,产品还采用人工智能控制方法,极大缩短制冷时间。因此,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安装、售后于一体的,以超低温技术大健康为核心的专业制冷设备公司。“这几年,企业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技术瓶颈,比如制冷系统的优化、产品的创新迭代,以及精密度的管控等,但自从与周文杰教授合作后,这些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浙江和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军民介绍,在周教授的帮助下,他们建立了更精确的热力系统模型和仿真平台,优化了换热器设计和制冷剂流路布局,新一代冷链设备的综合能效比提升了15%以上,部分产品达到了国家一级能效标准。同时,他们还成功攻克环保制冷剂应用难关,现有多个系列产品采用环保制冷剂,不仅满足了法规要求,更获得了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客户青睐。
如今,周文杰又成为了该企业“科技副总”,对于未来的研究发展,他们有明确方向。“在未来的两到三年时间里,我们将瞄准国家“双碳”目标,开展二氧化碳超低温冰箱的研制开发工作,这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周文杰表示,他们将通过联合技术攻关、共建实验室、组织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骨干人才,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高水平队伍。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兰溪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坚持人才引领,贯通高校院所、创新企业、科技人才供求体系,组建了由高校、科研院所、增值服务平台等主体参与的“1+3+N”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助力产业借梯攀高。定期组织“院士专家兰溪行”“博士服务团”等智企对接活动,选聘高校教授担任企业“科技副总”,深化“揭榜挂帅”引才机制,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不断引流带动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要素下沉到企业一线。据悉,今年上半年,兰溪选派了38名“科技副总”与企业签订“科技副总”三方协议,其中,3名“科技副总”入选2025年省派“科技副总”名单,聚力让人才链赋能产业链,推动产才“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