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0日 

第08版:健康兰溪

用“公筷公勺” 防止“病从口入”

  通讯员 赵志铨

  日前,省文明办等10家单位联合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此前,上海、北京等地都已发出相关倡议。

  为何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对此,兰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科长何向莲给出解答。

  首先,可降低“病从口入”风险。在围桌共食这种看似亲密无间的就餐方式下,就餐者中的病人或病原携带者会通过来回“穿梭”的筷子,将病毒传播给其他共同就餐的健康人群。其次,若使用公筷,菜肴不会被唾液污染,没吃完的,就餐者可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

  此外,中国人家庭聚餐方式使家庭成员很难真正实施营养配餐。如采用分餐制,根据每人需求搭配好,就可以控制每个人的摄取营养量。分餐制明确每人每餐的实际摄入量,能有效控制饮食、预防肥胖。

  家庭用餐时具体应该怎么做?每个家庭成员要有自己专属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外形或颜色上要容易辨别。如实行分餐,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餐具中。如做不到分餐,每人使用自己餐具吃饭,同时在每个食物容器上放公筷公勺,大家都用公勺公筷夹、盛食物。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对不能自主进食的婴幼儿,家长或监护人要用适当方式感觉婴幼儿的食物温度,禁止用嘴尝试食物、帮助孩子咀嚼食物、口对口喂食孩子、与孩子共用餐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