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华贵的宋代金鱼袋饰
千秋明月点亮兰江之畔,万家灯火讲述瀔水中洲。兰溪,这座千年古城,从盛唐而来,享誉“天下江南”。多少古籍美器于滚滚红尘携风带雨而来,在茫茫人海重拾温柔归处。一颗颗沧海明珠,指引了怎样的浙中文明之光?今天起,本报推出“兰溪藏宝”系列报道,为您讲述一件件宝器的前世今生。 ——编者按
1986年6月,兰溪修建云山隧道,在修至费龙口村时发现一座古墓,从古墓里出土了一件宋代金鱼袋饰。这件文物长110毫米,宽300毫米,呈弧形,两端有穿孔,金光闪闪,饰锤雕高凸水草纹,中间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金鱼。
金鱼袋饰纯手工打造,采用包括像锤揲、透雕、焊接、线刻、压模等多种金银器加工工艺,造型玲珑剔透,将实用和装饰功能集于一身,代表了宋代高超的金器制造水平,也反映了宋代成熟的服饰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
鱼袋是唐宋时期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因为鱼目昼夜不闭,有“常备不懈”的寓意,因而用来做官员的装饰。朝官与地方官吏常用一种三寸长短的鱼形饰物,作为彼此联络的凭证。鱼形饰物用金、银、铜等材料制成,上面刻有文字,分成两片。一片留在朝廷,另外一片由地方官吏保存。如遇升迁等事,即以此合符为证,实际上就是古代虎符的变形。
宋代的官服基本上沿袭唐代,也给出任地方长官者越品借服并赐鱼袋。宋代不用鱼符,只饰鱼形于袋上。在唐代有这样的说法,三品官员以上饰金,五品官员以上饰银。兰溪这座墓葬里出土的是金鱼袋饰,可见墓主人的身份非常高,可能为三品以上官员身份。他是兰溪人在外从官卸甲归田葬于此地吗?还是路过兰溪不幸身亡后葬于此?因无墓志铭,无从考证墓主人及其身份,就让我们后人去想象吧。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们不知道在兰江之畔,还埋藏着多少历史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的故事。但我们相信,它们有着各自的机缘,会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刻,向我们坦露自己的秘密……
通讯员 郑建明 毕丹璐 记者 叶帝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