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0日 

第05版:古韵兰溪

闽商会馆天妃宫

  汪启淑所作“天妃穹宇峙江津,郎罢招邀去赛神。见说今年靛花好,西门时有醉归人。”诗中原注:“邑西城内闽人建有天妃宫,颇灵应,春时赛愿者无虚日。而山中种靛者颇广,皆闽人生理也。”天妃:指天妃宫。穹宇:指天。宇,《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郎罢,闽人称呼父亲。

  天妃即妈祖。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今福建莆田市湄洲岛。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妈祖世称默娘、娘妈,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能“言人休咎”;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北宋雍熙四年(987年)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妈祖羽化升天。此后,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三十多次褒封,其爵位从“夫人”、“妃”直至“天妃”、“天后”,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

  天妃宫,或称天后宫、妈祖庙,原位于今中山路北端,兰江大桥(张家码头)附近,迎春巷对面。在兰经商闽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因附设兰溪闽商会馆,有大殿、天井、戏台、门楼以及四角的本保殿。1949年2月,改用为云山镇第三中心国民学校。1950年易名为中山路小学。1979年,拆改建为该校教学大楼,后拆建为商住楼,现新建的飞檐斗角大楼已立于大桥东南。清康熙年间(1674年),耿精忠自福建举兵反清,曾占领浙江遂昌一带。被平定后,处州(丽水)知府为缓解战后人口锐减,赋税难出的困境,出榜招民,大批闽人迁入。他们种植靛青染料,建窑采矿,加入了挑夫队伍,沿“松阳担”古道来到兰溪,种靛染布。嗣后发迹者倡立闽商会馆。

  兰溪种靛青者多福建人。诗云:“天妃穹宇峙江津,郎罢招邀去赛神。见说今年靛花好,西门时有醉归人。”大有唐人“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碎人归”遗意。明清两代,兰溪纺织印染业兴盛,印花蓝布风靡大江南北。据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立的《奉督抚各宪禁碑》等记载,兰城时有布商二十余家,踹染工匠数百人,绝大部分为江苏扬中县人。清末民国初,我外祖父家就曾在青龙巷口开设曹德隆染坊。靛花,即《荀子·劝学》所说的青出于蓝的蓝,一名靛青,靛青即靛蓝,蓝草浸沤而成的液体,也指深蓝色。靛蓝,有机染料,用蓼蓝以及菘蓝、木蓝、马蓝等植物叶子发酵制成。宋应星《天工开物》曰:“凡蓝五种、皆可为靛。”用来染布颜色经久不退。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读此诗可知种靛青者闽人,种于金华山中,为闽人的生计来源之一。如马涧上吴村老人说,旧时山上都种靛青,至今还遗存靛青地多处。

  天妃宫原在中山路江边,楼阁上掛匾额曰:江天一楫。祖庙在福建蒲田湄洲岛。赛神是纪念妈祖诞辰、升天等日子的祭神仪式,比赛各家猪羊供品的大小及丰盛程度。庙今已废,其遗物有《天上圣母事迹图志》上下两册,今藏兰溪市博物馆。另有金漆雕龙“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天上圣母之神位”牌,藏于市民家。

  (陈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