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绘画:
白壁中挥洒乡村振兴的 “喜山乐水”
画画不仅是姚永平的一份工作,更是他的生活乐趣。他认为,画画、做创意,不局限于画室,不局限于纸上。多干活,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创意也会越来越多。所以工作之余,他便开始了实践学习。
“最早是十几岁时在村中的庙里画,画菩萨、神仙背后的背景,至今还在。后来,就常被村里的雕刻艺人叫去,帮他们画庙里的背景。那时候没学过,都自己琢磨的。”姚永平说,后来工作了反而画得少了,直到前几年,又开始画餐馆的墙画。近些年,新农村建设给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他为村镇提供想法,给和美乡村画起墙画,设计了厚仁的纺织特色路灯、文化墙,改造了张坑的旧水塔……
走在兰溪乡村,抬头看见的墙画,没准就出自姚永平的手笔。3D篇因为要塑造立体的事物,因此以油画为基础,可若是没有好的创意,姚永平绝不会画。人文篇主要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从了解到的资料中提炼画面。在不断地实践中,他觉得还是国画和中国农村更搭。因此,山水篇给了姚永平最大的收获。他说:“画墙画,并不是照猫画虎,更多的还是需要发掘村庄特色,这样才能使乡村更美丽。”有不少山水类的墙画,就是他眼中看到的村庄美景。有时村民还会带他进山,欣赏他们引以为豪的奇山怪岭,这也给姚永平的创作带来了不少灵感。奇思篇是姚永平的最爱。有的村庄特色不突出,他就自己挖掘村庄文化,在破旧的墙面上进行改造,让老房子变成亮点,把村庄变成乡镇的“画板”。
墙画扮靓了村庄,也让姚永平从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绘画水平。近期,他多以虎为主题创作作品,并计划在明年举办迎虎年画展。不仅如此,疫情期间,心系抗疫一线的姚永平还创作了《福字新解》《出征》《守护者》《初心》《自古医者多仁勇》等与疫情有关的国画作品。他希望自己取之于民的创作也能服务于民,用画作传递正能量。
记者 郑冰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