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17日 

第05版:古韵兰溪

年差三十六 千古两圣贤

  惺惺相惜会兰溪

  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因得罪了权阉刘瑾,廷杖四十,次年贬谪为贵州龙场驿丞,赴任途中从兰江路过兰溪,并在兰溪栖迟。时王阳明三十五岁,尚未崭露头角,知名度不高,而章枫已七十一岁,为一代大儒,名闻天下。

  王阳明对这样一位前辈当然是仰慕已久,同时两人都遭过廷杖和贬官,惺惺相惜,所以正德二年在寄宿兰溪圣寿教寺(遗址在今兰二中校园内)时,在壁上题诗一首:“兰溪山水地,卜筑趁云岑。况复经行日,方多避地心。潭沉秋色静,山晚市烟深。更有枫山老,时堪杖履寻。”

  晚年清贫神气闲

  正德十年春,年已八十的枫山先生移居县城章府里,移居的原因据说是来往兰溪的官员、学者到村访问的太多,都由族人招待,族人甚苦之,颇多怨言。笔者推测章枫山连遭丧子失孙之痛,想要改变堪與也说不定,刚好城中今章府里有一废尼寺。

  这里还有几件趣事,一是废寺旧有小楼二间,低矮至于碰到帽子,枫山终日宴坐其中,作文构思时必起坐绕室中行,纱帻数为所触,而枫山亦不知。二是枫山每年请门生吃饭两次,清明一次,冬至一次,荤菜都是祭祀祖宗余下的祭品,他自己平常只是吃素食。三是有一次一个嫌犯跑到他家,从后门逃上天福山去了,随后差役追来,也从后门追上山,章枫山与夫人竟然视若不见,不动声色。

  千古之会章府里

  正德十四年(1519年)7月间,四十八岁的王阳明在平定了江西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擒获叛贼朱宸濠。8月间正德皇帝下旨御驾亲征,自称威武大将军率军南下,王阳明劝谏未果,当机立断向杭州进发,会见为正德皇帝打前站的大太监张永,并于当年11月回到南昌。

  这次来往行程,王阳明都乘官船经过兰溪,应该是从江西到兰溪时会见章枫山。这时的他已是统兵大员,在军中乘八抬大轿,为了表示对枫山先生的恭敬,换乘四人小轿到章府里拜谒枫山先生。

  关于这次章枫山与王阳明的会面,有枫山先生的学生徐袍、吴一源等人在场。徐袍字仲章,号白谷,章枫山门人,嘉靖十三年甲午中举,有《诵余集》。他在《天真精舍拜阳明先生像》一文中说:“正德己卯秋(正德十四年),先生平逆濠,献俘过兰溪,访枫山先生,坐语移时出,余从道旁观之。”

  师师友友情谊多

  王阳明为什么专程来拜访章枫山,而且如此恭敬,原因有三:

  一是出于对一代大儒枫山先生道德文章的敬仰之情。

  二是因为与枫山弟子唐龙为莫逆之交,爱生及师。王阳明用兵江西之时,朝中佞臣如张忠、许泰等嫉妒中伤他,有人甚至开始清查他的家产,处境危险。这时恰好唐龙任御史,由巡按云南转调巡按江西,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多次上奏皇帝为王阳明辩白,王阳明得以危而复安,所以王阳明对唐龙心存感激。

  三是学术渊源。当代学术界公认阳明心学由广东新会人尊称白沙先生的陈献章开先河,广东增城人尊称甘泉先生的湛若水完善,最后由王阳明集大成。陈献章与章枫山是好友,湛若水与兰溪女埠人方太古是陈献章的学生,同时又是章枫山的门人。方太古与王阳明是好友,湛若水是王阳明亦师亦友的人物,对阳明心学的形成影响非常之大。由于这层层的关系,王阳明对章枫山的仰慕敬重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章枫山与王阳明千古之会之处在今兰溪章府里,章懋故居尚存。建议有关部门可立碑纪念,为兰溪文旅增添一处旅游胜地和一笔历史记忆。

  (陈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