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0日 

第06版:专版

五个重大亮点

  中小户型是创举

  小户型指100平方米左右的半合型民居,中户型指200多平方米的对合型民居。 兰溪的半合、对合型民居,中轴线左右对称,三间上房,有正屋有两厢有小天井,三合院形式,或加三间成为对合的四合院形式,然后清水木雕、泥胚砖雕、壁画、堆塑和端头起翘的马头墙,这是坚守婺派建筑本质特征的底线所在。去掉大户型中三间上房两侧的厢房和洞头屋,使500平方米的大三合院变成100平方米的小户型三合院,使官宦大宅民间化、经

  济化。在婺派建筑中,这是继十三间头(包括变体的十五间头、十一间头、九间头)与廿四间头之后的新户型,是兰溪包括老金华县和龙游县人对婺派建筑户型变革和丰富的重大贡献。

  慈善设施很难得

  这里写的公益设施,一指供世人使用的桥梁、路亭、水井保存,一指供世人使用的公屋和饥食堂等。前者不稀奇,别处多有,但兰溪保存下来的数量多,不容易。堪称真正稀奇的是供无房户住的公屋、供经商者租用的公屋,还有灾荒时为贫困人解决肚皮问题的饥食堂,绝对的为别处罕见。这是仁爱、慈善的具体表现。早在几百年前就有此举,就有公益性规划和落地设施,绝对的难能可贵。

  形式革新了不起

  兰溪人的祠堂,一种“回”字形平面,一种后凸形平面,为别处不多见。 “回”字形平面,在地块居中位置单独建一个四面敞开不围护的大厅,然后退出三五米空隙,四周用前面门楼、两侧廊庑、后面上房加以回合,成为气势恢弘的新款式。规模大的占地3070平方米,规模小的也在1500平方米以上。在省内,在全国,都很难看到。 后凸形平面,是在祠堂正屋(三间的,半合的,多进的)明间后面,往后凸出,少的三五米,多的超过九米。据说供族内老人停放棺木用的。这还是“百善孝为先”之为。在省内外的祠堂建筑中,很难找到相同的实例。

  人“神”同在藏深意

  前文写到兰溪寺庙不按常见的七大件加琉璃大屋顶模式,而是做成粉墙黛瓦民居的外貌,民居排丘型、半合型、对合型、前厅后堂型的形式。而且,还大量地应用于大祠堂、分祠堂、小祠堂与祖堂、香火堂,成为兰溪的普遍性、地方性建筑现象。 这些场所隐藏着深意,那就是人“神”同在,敬天敬地,喻示着做人做事做好了,后人会把你当“神”来供奉。据明成化《金华府志》卷之十三所载:“幽明无二理,感应同一机,盖生为英杰,死为明神,御灾捍患,默祐邦家,是神有功德于人者也,然则人之所以报于神者……有功于天下而天下祀之。”

  众生平等见真情

  “众生平等”四个字,指一切有生命的生物与动物,在蓝天之下大地之上都是平等的,不能乱杀飞禽走兽,不能乱砍古树名木。兰溪保存这么多的不可移动文物,特别是50多种建筑类型多数已是孤本一样的珍贵,包括这么多500年以上的古树,还有连绵不断的青山绿水,没有被拆、没有被砍、没有被毁,了不起啊! 这是什么表现? 笔者理解,这就是1000多年来兰溪人对它们平等对待的真实表现,这就是1000多年来兰溪人从心底到行为,秉持“众生平等”理念的业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