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提质点” 狠抓产业发展
每到木芙蓉采摘季节,水亭畲族乡下方泉村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目前,我们村有十几亩木芙蓉,叶子从五六月份开始采摘,叶子长得比较快,一年可以摘3次左右,摘花要等到10月份左右。”下方泉村党支部书记、网格长方建勋告诉记者,水亭畲族乡的土壤适合种植木芙蓉,而且经济效益高于一般农作物。从2016年开始,为了帮助村里的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下方泉村专门成立了一支10余人的木芙蓉“造血”帮帮队,队员由村里的年轻党员、志愿者组成。
在木芙蓉“造血”帮帮队的帮助下,下方泉村的低收入农户积累了一定的木芙蓉种植经验。“除草、施肥这些都是他们帮我们一起弄的,真得很谢谢他们。”“我们收入多起来,肯定高兴的,效益好的话我们会一直种下去。”说起木芙蓉“造血”帮帮队,低收入农户们赞不绝口。
该乡根据“一业一策一专班”的原则,以“铁杵磨针”的功夫,狠抓现有项目推进。同时,争当“引线人”,积极探寻产业发展新模式。
采用“支部+公司+农户”经营管理模式。牢固树立“支部带动,技术牵动,群众互动”理念,形成“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以锦亭多业态融合项目为核心,在丁家、柳塘章、西方坞等10个村,大力发展文旦种植产业。
建立“村企联合”发展模式。通过政府部门牵线搭桥,村企共同推动帮扶项目落地。天一堂药业与8个少数民族村联合推进的千亩木芙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今年仅上朱村的木芙蓉种植规模就扩大了近30亩。“畲乡药镇”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上半年全乡农户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已与浙江省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签订《关于扶持兰溪市水亭畲族乡中草药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拟开展进一步的全域中药材发展规划编制。
探索“抱团”发展路径。各支部根据资源优势点,积极探索“户抱团+村抱团”的“双抱团”发展模式,如殿下、珠带式、丁家等村拟联合创办综合市场,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