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0日 

第11版:万象

“众筹”买楼 “抱团”养老

  20多岁时,江阴人浦逸敏来到上海谋生,退休前是基层医院的一名医生。医者仁心的她,数十年来保持着吃素的习惯,也由此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既然这么谈得来,不如住在一起养老好了。”看似玩笑的建议,其实不少人都记在心上。“真能住一块儿就好了。”浦逸敏也这样想。

  1998年的某天,老伙伴带来消息,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132号的农村信用合作社要搬迁,两层小楼空出来了。“能不能就买下这幢楼?”大家提议,请文化程度最高的浦逸敏去和对方谈谈这事。

  “谈判”顺利进行,1999年元月,总面积约200平方米、造价超过6万元的小楼,算上折旧,最终以5万元的价格将使用权转让给老人。

  消息传开,大家热情高涨,5元、10元、100元,最多的一笔超过3000元……记者在当年账本上看到,共有230余人次参加了“众筹”。“很多老友其实没有入住需求,只是为了献份爱心。”入住老人陈季芬说。

  小楼买下了,很快迎来一位又一位入住者,怀揣美好愿望,老人们将小楼起名“慈舟养老院”。

  陈季芬回忆说,最多时,小楼同时住了22位老人,虽然人多,却相处融洽,几乎没有发生过争吵。“我们轮流做饭,公共区域卫生也轮流打扫,就像小学生‘值日’,有人身体不舒服,大家会一起照顾。门口还有一片菜地,种了黄瓜、西红柿、茄子、丝瓜等很多菜,实在没有的,就结伴去村口买,子女们也会送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