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第05版:专版

从《笠翁对韵》展开

学者共话童诗写作与推广

  记者 徐正达

  导报讯 10月17日下午,在首届童诗中国(兰溪)论坛上,10余位嘉宾以“《笠翁对韵》与当代童诗写作的对立与统一”为主题,共话童诗的写作与推广。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笠翁对韵》中对句、平仄的韵律之美,是西方的拼音文字所不具备的。”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徐鲁认为,《笠翁对韵》是一部非常美的诗教著作,能通过汉语的韵律之美,唤醒少年儿童对母语的热爱。

  为了此次论坛,徐鲁还专门研究了“当代诗人艾青对中国儿童诗的杰出贡献”,并将艾青对儿童画特点的欣赏引用到儿童诗中。“艾青一生为孩童们所写的儿童诗不下于百首,他认为儿童诗应该是明丽、单纯、朴素的,像水晶、露珠一样透明。”徐鲁表示,艾青对儿童诗特点的概述很值得大家借鉴。

  对于《笠翁对韵》中的韵律之美,合肥师范学院的涂明求副教授也深有感触。“虽然古诗有严格的规范,跟现代童诗可能会在结构上有差异,但它们使用的都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汉语、汉字,因此对于韵律美的追求都是相同的。”涂明求说,《笠翁对韵》则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韵律感。

  对于诗歌经典在童诗教学中的运用,涂明求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尊重善待、活学活用。“《笠翁对韵》等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经典十分珍贵,我们要好好学习。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忌死搬教条。”涂明求说。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国龙则以自己教育孩子的家庭古诗课为例,跟大家分享了如何让幼儿喜欢古典童诗。“我觉得,古典童诗中要有儿童形象,表达儿童趣味。”张国龙认为,儿童诗应该浑然天成,充满小清新,易于儿童接受,不需要过度思考。

  “可以从古诗中的儿童都在玩什么入手,提高孩子对童诗的兴趣。”张国龙说,以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为例,“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中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也能让孩子们增强代入感。只要孩子理解了童诗中所表达的意思,背诵自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