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94岁老党员的“执着”故事——
风风雨雨七十二年
信仰,是亘古不变的历久弥新;坚持,是历经风雨的不忘初心。出身平凡,却因“党员”身份而耀眼;迟暮之年,更因“党建”工作而精彩。1949年,陈修采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19年,陈修采与妻子陈淑芳住进百城康养公寓。他用几十年如一日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行为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以自己充实又有意义的人生经历向我们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精神。
今天,我们有幸在兰溪百城康养公寓采访到94岁高龄的陈修采长者,一位“普通”的离休老干部。听他讲上山打游击、党校学习工作的经历和六人老照片的故事,走进他与党风风雨雨的72年。
★红色记忆,正式踏上革命征途★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48年12月份,温州永嘉县浙南游击区碧莲区公所。照片中,6人里有2人是区委农运领导,另外4人为当时的第一任乡长。其中,右二是陈修采,任温州永嘉县沙头区渠口乡乡长。
1949年解放初期,敌人已被打败,但未被全部消灭,还有残留部队,在碧莲山区猖狂活动,加上残留在当地的隐藏敌人,破坏我党基层政权的事时有发生。
“敌人非常狡猾,我们部队三四百人去围剿,他们提前听到风声,将整支队伍分散成平均20人的小队躲起来了。我们只能深入到群众中去,摸索蛛丝马迹,得到消息就通知大部队一起去围剿。”
陈老讲述他戎马倥偬的抗战岁月.在行军打仗时,他们面对敌军丝毫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艰苦的条件铸就了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可贵精神。“解放前没有饭吃,番薯种几千斤,晒干可以吃很久,我们那时候天天就吃这个。”从陈老朴实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想象到,当时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艰辛、顽强不屈的抗战精神及高涨的爱国情怀。
★党校学习,认真做好基层工作★
1951年3月,陈修采来到位于杭州灵隐寺的华东革命大学浙江分校学习,结业后被留用,调任为第九班班部组织干事,先后担任了革命大学第九班副主任、浙江行政学院第二班主任,进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校任职期间,陈修采与前来培训学习的陈淑芳同志结识,两人在相处中发展出了革命情谊,之后结为连理。
1958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为纪念与这片土地的缘分,孩子取名为陈杭。女儿生下来后,陈修采只来得及看了一眼,就去了上海中共中央第三中级党校学习。同年,陈修采被调任为浙江省党委校温州分校-哲学教研室主任。为了完成党的工作安排,陈修采只能忍痛与新婚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分离。
1965年妻子陈淑芳毕业后去了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家人终于团圆了。然而,1973年陈修采又被调任为丽水地委党校主任,在温州短短几年相聚后又是数年异地的别离。为了遵守党的纪律,夫妻俩只有在春节假期时才能团聚。“那时候,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是很充实的,为了党的事业,我们一点点牺牲根本不算什么。”
陈修采夫妇在平凡岗位上勤恳认真,一干就是几十年。
★康养生活,珍惜点滴邻里情谊★
如今,陈老夫妻住在百城康养公寓,不仅和周围邻里相处融洽,互相帮助,也为百城康养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