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陈印记
早听说江山大陈村拥有着“江南第一古村落”的美誉,且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是,在繁花似锦的6月,我们一行20余人驱车从兰溪来到了大陈。
走近大陈,远远就能望见古色古香的汪氏宗祠了。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年轻秀气的女导游,初来乍到,导游甜甜的笑靥和清晰的讲解顿时让我们感受到了大陈人的纯朴和热情。宗祠的门楼虽是徽派建筑但豪华气派,整栋建筑坐西朝南,石柱石阶细洁光滑,石雕木雕工艺精湛,犹如琼楼玉宇。而祠内醒目的红色横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添几多现代元素的同时,也让我们隐隐约约感受到了崇尚教育的大陈文化。
大陈的小巷地面由青石铺砌,路面非常干净。导游说,大陈村就是从一把扫帚起步,村支书带头扫,党员村民接力扫,扫出了远近闻名的清洁村。
大陈崇教办学悠来已久,走过一段逦迤的小路,我们便看到了由汪汉滔先生创办于1942年的萃文中学,这是一栋西式洋楼,很难想象这座屹立在乡村山野之间的学校是最初衢州培养教师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大批教学骨干,大陈薪火相传的办学历史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陈还是红色圣地,走进一间古民居,我们来到了红军纪念馆。纪念馆以图文并茂、实物陈列、雕塑等形式,展现了当年红军挺进浙江、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程。聆听着导游深情的述说,一种对长眠于仙霞岭下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离开红军纪念馆,踏步不远处便是闻名遐迩的大陈党建馆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文化的力量。一张蓝图“绘”出幸福大陈村,一部村书“写”出村民真善美,一张照片“秀”出家和万事兴。展厅内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照片,都是那么令人振奋与鼓舞。导游说,每年大年初一,大陈村现居住的所有人,还有从大陈村走出的所有大陈人,都会相聚一块拍张大合影。说到这,导游给我们唱起了大陈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导游说,这首抒情的村歌在2009年央视和首届全国村歌大赛上唱响,从此一曲扬名。大陈村的人都会唱这首歌。
大陈,短促的一个半小时行程,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印记。这里的山山水水、人与物,积淀着历史文化的尘埃,更彰显着当代大陈人的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回去的路上,导游清脆的歌声仍在我耳边萦绕,“妈妈的大陈面,伴随着我一年又一年,不管我们走得多远,故乡永远在我们心间”……
吴纳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