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进田野,将劳动“还”给学生
永昌中心小学劳动课程创意无限
记者 沈冰珂
导报讯 把课堂搬到田野,让学生走进春天。3月24日,在兰溪市永昌中心小学的操场旁,美术老师张斐带着六年级学生面朝油菜花田写生。这是学校举办的第七届油菜花节系列活动之一。
“学校这片土地大约半亩多一点,我们称为半亩园。可别小看这块地,学校的‘三节’劳动项目都围绕着它展开。”该校校长徐熊军说,“三节”劳动项目指的是菜花节、丰收节、葫芦节。往年11月种下油菜苗,来年3月油菜花开时举办菜花节,5月收获时举办丰收节。接下去,种下葫芦籽,待到9月收获时举办葫芦节。“‘三节’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进阶式特色劳动项目,时间跨越整年度,且形成循环模式,将劳动‘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规划和过程管理,从而推动育人转型。”徐熊军说。
当天的写生课上,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六(1)班学生姚卓阳的笔下跃然纸上。“我觉得油菜花是积极向上的花朵,颜色和向日葵一样,给人带来正能量。我想用夸张的颜色把油菜花表达出来。”姚卓阳说,她喜欢画画,经常钻研,也会跟着老师出去写生。而在六(5)班学生唐欣蓓眼中,油菜花是热热闹闹的。“我在油菜花边上画了小蝴蝶,用其他的颜色点缀了一下,画面就很丰富了,就像春天给人的感觉。”唐欣蓓说。
“把学生带出课堂,通过现场创作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同时近距离触摸大自然,这也是美育的目的。”张斐说,过几天将在学校举办画展,把学生的油菜花主题绘画作品展示出来。
以劳动为载体的跨学科融合,是这次油菜花节的一次创新尝试。除了往年都有的书法与绘画活动,还新增了油菜花科技活动、小歌手、花田走秀和打卡活动。项目负责老师兰振峰介绍,科技活动要求四年级学生解剖油菜花、五年级学生了解油菜花的生态作用、六年级学生制作油菜花植物标本,从不同维度了解油菜花的生长过程。“还有花田走秀活动,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作成裙子、衣服等,在油菜花田的舞台上展示自己,参与的学生可兴奋了。”兰振峰说。
“过两个月,等到菜籽成熟,预计能收获两三百斤的菜油。到时候我们计划举办丰收节,把收获的菜油取名‘李渔家油’,用小瓶子装好,让学生设计商标,贴在瓶子上,每位学生都可以带回家去,再跟着父母学烧一个菜。”徐熊军说,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生活技能,又形成了家校合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