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社区”撬动“大能量”
兰溪工业社区助企“加速跑”
记者 蒋宇欣
导报讯 “多亏了工业社区,我们的‘人才安居’难题才能如此迅速地解决!”昨天上午,在位于兰溪光膜小镇的浙江能鹏半导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万彬望着紧锣密鼓筹备的新产线,谈起了近期企业碰到的“暖心事儿”。
作为光膜小镇的重点项目企业,能鹏半导体正全力推进“年产500吨高纯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其产品涵盖砷、磷、锌、碲、镓、铟等高纯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子材料领域。今年以来,为保障新产线顺利落地,企业从外地引进了一批技术管理骨干,可“员工住房”却成了摆在面前的难题。
“员工大多是外省来的技术人才,初到兰溪没地方落脚;我们作为外来企业,在本地住房资源对接上更是摸不着头绪。”万彬说,眼看投产日期临近,人才住不踏实,项目进度就要受影响。情急之下,企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光膜工业社区发出了求助。接到诉求后,光膜工业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走访,详细了解职工住房需求,协调解决房源。“人才房免缴租金,拎包就能住,配套的家电、家具一应俱全。”万彬笑着说,“员工住得安心,干活更有劲头,这不仅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更坚定了我们在兰溪创新创业的信心!”
能鹏半导体的“暖心经历”并非个例。每天傍晚,毗邻光膜小镇的宝龙路上,路灯准时亮起,照亮了职工的回家路。“之前这段路路灯不亮,不少职工下班骑车、跑步,总担心安全。”浙江锂威能源圆柱事业部制造工程总监黄满湘说,他向工业社区反映后,工作人员当天便联系相关部门到现场勘察,如今晚上走这条路,心里亮堂多了。
这两桩“小事”的快速解决,背后是兰溪工业社区搭建的精准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兰溪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按照“产业相近、企业相邻”的原则,成立了以新能源产业区块为主的锦绣工业社区、以传统纺织产业区块为主的蕙兰工业社区,以及以材料化工产业区块为主的光膜工业社区,并构建了“开发区党工委、3个工业社区党委、N个企业党组织”三级组织体系,将“服务居民”的细腻理念平移到“服务企业”中。
“我们的核心宗旨是‘企业有诉求,社区快响应’。”光膜工业社区工作人员凌俊仪介绍,工业社区大厅专门设立了一站式服务窗口,并制定了标准化服务清单——大到政策解读、人才安居,小到安全生产培训、职工文化活动,企业和员工的需求随时可以提出。“除了窗口接诉,我们定期还会上门走访,主动了解需求。能当场解决的绝不拖延;解决不了的,上报开发区党委及相关部门协调。截至目前,已解决企业各类诉求80余个,办结率达85%以上。”凌俊仪说。
与传统的居民社区不同,产业社区的“居民”是企业和企业员工,除生活服务需求外,更多是产业和政务方面的需求。为此,兰溪工业社区重点优化“服务链”,联络涉企部门、行业协会、社会中介机构、企业骨干等力量,组建“红领服务团”和“三师助企”服务团,对区内问题实行分级分类处理,协助解决企业金融、用工、法律、安全生产等各类问题800余个,并整合工业社区内企业闲置资源,创新打造共享生态圈,搭建“共享实验室”等十大共享平台,鼓励企业通过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创新,推动企业发展降本增效。
在工业社区,企业不仅是“服务对象”,更是“治理主人”。兰溪依托工业社区划分18个社区基础网络,以“一企一格”“一园一格”细分251个微网络,选优配强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包联干部等治理力量,创新成立“工业社区发展促进会”,根据企业发展需求或企业职工需求,重点围绕公共事务、行业事项、重大活动等共商共治,累计开展协商行业规范用工、厂区环境治理等重点议题19个,推动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