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 

第01版:头版

历史名人“代言”

《兰溪项目落地通关宝典》电子版上线

记者 吴金泓

导报讯 近日,由兰溪市政府项目办推出的《兰溪项目落地通关宝典》正式发布,以“历史人物讲故事、流程漫画解难题”的创新形式,把专业政务指南变成基层工作者“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工具,更让兰溪文化在服务场景中自然“圈粉”。

作为兰溪“作风夯实年”“项目绩效年”的关键配套举措,这款电子宝典的诞生,精准戳中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和“堵点”。“近年来,随着项目落地质量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基层干部常被‘流程多到记不全’‘政策变了跟不上’难住,新同事不全程服务几个项目,熬上几个月根本上不了手,外地投资者也常常被搞得手足无措、一头雾水。”市政府项目办副主任王艺睿说,这款电子宝典不仅帮项目专员避开实操弯路,让外来投资主体快速“破冰”,更借文化之力,让政务服务多些温度。

翻开电子宝典,“严肃政务”与“鲜活文化”的碰撞扑面而来。全书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兰溪历史名人以“穿越”的形式,化身各投资人、相关部门和乡镇重要角色为项目落地推进“代言”,四大板块各有巧思:“李兰渔投资兴业记”最是鲜活,李渔化身善经营的投资人,毕矮变身为懂人情的高新区专员,贯休、兰花女等来到现代项目一线,将征地签约、拿地审批等难题转化为“百亿项目落子兰溪”“一优质地块上架土拍吸引投资”等场景化故事;“项目落地全景图”用直观图示拆解审批环节,方便及时查阅、一文通用;“项目实用百科词典”以通俗解释标注“土地红线”等高频术语,释疑专业难点;“其他要点”则提炼服务管理办法核心条款,方便快速对标。

更用心的是,这些历史人物的“新身份”并非随意设定。特意邀请兰溪籍创作团队设计IP形象:“兰花妮”(改编自兰花女)手捧一束清雅兰花,将本土“兰文化”具象化;“朗静杉”(改编自郎静山)则肩挎复古相机,暗藏其与影像艺术的历史关联。每个角色设计都深植兰溪历史底蕴。“比如讲方案设计环节,我们让兰溪籍建筑大师贝聿铭以‘贝小律’的身份融入故事,大家读着故事就记住‘方案要兼顾功能与文化’的要点。”王艺睿举例道。

这份“好读又好用”的背后,是三个多月的“精雕细琢”。“把政策条文变成故事不难,难的是每个细节都不能错。”创作团队成员回忆,为保内容“专业不打折”,联动全市22个单位32个科室,邀请近百位一线工作人员当“顾问”——线上研讨、线下蹲点,记录征地风险点、审批堵点,梳理问题解决方案;多次组织意见征集会,让新老专员、国企负责人、乡镇干部共同“挑刺”,像“资规局章茂(改编自章懋)的严谨性格需再突出,才贴合实际审批规范”的细节建议均被采纳;更经“六上六下”反复精校,逐字核对政策条款、校验流程逻辑。

“选电子版,就是为了‘跟着人走’。”王艺睿说,项目专员常年在工地、企业跑,纸质手册带着麻烦,电子版能随时“碎片化充电”。目前,电子宝典已通过项目专员专属工作群精准推送,“比传统手册有趣,记知识点快多了”成了最常见的评价。

考虑到政策会随年度工作重点调整,创作团队每年都会结合新政策、新案例补充内容,让这本“宝典”始终跟得上实际工作需求。

从“条文说教”到“故事服务”,从“政务指南”到“文化载体”,《兰溪项目落地通关宝典》不仅为基层政务创新提供可复制的“兰溪样本”,更让市民看到:政务服务既能守好专业的“底线”,也能玩出文化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