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 

第08版:健康兰溪

兰溪首次发现蜱传疾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疾控中心:户外作业时做好个人防护

  记者 徐桢瑾

  天气炎热,人们的衣着通常以短袖、短裤为主,部分皮肤裸露在外,这就导致在户外时,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被蜱虫给“盯上”。蜱虫叮咬人后,可能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直接危害,一般症状均较轻微,但在传播疾病方面,蜱虫的威力不可小觑。因此,在户外要做好防护。

  记者昨天从兰溪市疾控中心了解到,今年,兰溪首次发现蜱虫叮咬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兰溪已监测到的蜱种主要有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镰形扇头蜱。其中,长角血蜱是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主要蜱种。

  据悉,现已知的蜱虫可以传播的疾病包括83种病毒、31种细菌和32种原虫,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Q热、蜱传斑疹伤寒、野兔热、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目前,主要流行的蜱传疾病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市民在户外作业时该如何防护呢?

  首先,应避免在蜱虫滋生的环境中坐卧停留。其次,做好个人防护,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将裸露在外的皮肤涂抹驱避剂。此外,户外活动后应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虫附着。

  如果在户外作业时不小心被蜱虫叮咬,又该如何处理呢?

  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被蜱虫叮咬后不用特别惊慌,可以尽快用尖头镊子紧紧夹住蜱虫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缓慢用力往上拔,切忌扭转或猛拉,否则蜱虫的头部就会留在身体上。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每个蜱虫都带毒,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才会发病。如果被蜱虫叮咬后2周内出现发热、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明显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应该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最近的活动史或被叮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