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1日 

第08版:健康兰溪

当心心梗伪装成中暑! 4个关键特征一眼就能辨别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大多都知道冬季是心梗高发的季节,殊不知夏季也是如此。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新陈代谢显著加快,体表血管扩张,更多血液循环到体表。雨水多、气压偏低,空气含氧量下降,心脏的供血、供氧都会相对减少。人体出汗多,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易出现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从而诱发心肌梗死。

  房间内空调温度低、爱喝冷饮,反复的冷热刺激会使冠状动脉强力收缩,致使其中已形成的斑块被牵拉破裂,形成血栓,突发心梗。

  如果身体出现以下几个异常表现,要警惕心梗发作:

  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多发于清晨;

  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变频、加剧、持续时间延长),或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即“梗死前状态”;

  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临床上,有些患者将心慌、胸闷等心梗症状误认为中暑,耽误了救治时间。其实,心梗和中暑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家不妨通过4个关键特征进行区别。

  1.体温

  中暑指在长时间高温、高湿和热辐射作用下,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的一系列热应激综合征,其症状多因身体内环境失调紊乱引起。中暑病人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8摄氏度以上。

  心梗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发热,却因心输出量(左或右心室每分钟泵出的血液量)下降、血压下降、血管收缩,出现皮肤温度降低、四肢冰冷等情况。

  2.胸闷

  中暑者远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安静休息,并适当补液后,胸闷气短情况常有明显改善。

  心梗患者的胸闷则呈心前区压榨感,常伴有胸痛和濒死感,持续时间长,转至阴凉处得不到缓解,或缓解后再次出现。

  3.面色

  中暑者因大量出汗后血容量会下降,出现面色苍白,在此之前往往还有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表现。

  心梗患者因堵塞血管部位不同,有的人面色苍白、出冷汗,有的人则是表情痛苦、面色红润。

  4.出汗

  中暑出汗是因环境温度较高所致,出汗部位常在前胸、后背、额头、脖子、腋下等。

  心梗发作时,患者血压下降、外周血管收缩,出汗部位除了脖子、额头外,还可能出现在手心、脚心等四肢部位。 据新华社